趙淩雲跋山涉水,終于來到西南蜀郡之時,廣元王周瞻早已将從廬陽帶來的一行人安頓妥當。
西楚孝欽帝搬進蜀郡錦城行宮已經半月有餘,天府之國,物産豐饒,人傑地靈,從來不缺聲色犬馬,前有老君山這道天然屏障,後有西南軍的強兵守衛,蜀郡城防可謂固若金湯。
西楚孝欽帝似乎很快就把“廬陽之恥”抛在了腦後。
行宮中當差的内宦有傳言說,孝欽帝經常會在飲酒酩酊之際,笑歎:“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廬陽矣!”
這話被傳到了前朝,薛真卿之父西楚太常薛照臨隻覺胸中多日淤積的血氣忽然洶湧翻騰,當朝生生噴出一口老血,被其他同朝官員七手八腳地擡了下去。
孝欽帝自然沒有看到這一幕,今天是他臨時欽定的衆多“休沐日”的其中之一而已。
太常薛照臨病勢洶洶,下不了床榻,他扪心自問,為着這樣的皇上,抛卻家财背井離鄉,山迢迢路遙遙地跟随到這兒,三個兒女至今下落不明,七旬老母一路勞頓身體也已是大不好,眼見未必熬得過這個夏天……
值不值?!
悔不悔?!
晉王趙淩雲大婚那日,他薛照臨本可以和太尉陳祁一樣,向大燕皇帝慕容煜投誠跪拜,這一拜就能拜出個阖家平安、高官厚祿、錦繡富貴。
可是,他選擇了西楚這個搖搖欲墜風雨飄搖的小朝廷,全為了成全心中“忠義”二字。
薛照臨他們西楚崇治年間的這代人,文人入仕武夫從戎,想的都是,“文死谏武死戰,碧血丹心肝腦塗地”。
他們的下一世代,西楚晉元年間的讀書人拜官入朝,亦都以他們為榜樣——“不做驚才風逸、慷慨激昂的章太傅;便為四亭八當、穩若磐石的薛太常”。
他薛照臨雖然在廟堂之上謹慎求穩,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但在關鍵一刻,還是挺身站在了西楚這邊。
而今,他卻在孝欽帝那句“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廬陽矣!”裡頭,聽見了西楚江山乾坤破碎、大廈轟然傾塌的聲音……坍塌的廢墟之下掩埋着他的兒女、家園、理想、還有終生的抱負……不禁在病榻之上老淚縱橫,濡濕須發。
窗外,初夏的一場疾雨嘈嘈切切。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季節剛過,蜀郡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一連數日,雨勢分毫不見減弱。
趙淩雲騎着烏獬豸,立于蜀郡城門外,一人一馬淋在雨裡,衣冠盡濕,好不狼狽。
亮明西楚晉王的身份後,守城将士卻遲遲沒有為他開門,隻說:
“眼下乃是戰備時期,情況特殊,為防大燕細作混入城中,凡要打開蜀郡城門,都必須得到廣元王的親口指令或者一道手谕。”
通報廣元王的軍士已經去了一個多時辰,而廣元王周瞻那頭,卻是既人也不來,又連道手谕也遲遲沒有送達到這裡。
趙淩雲高高舉起晉王腰牌,再次隔着嘩嘩作響的白茫茫雨幕沖着城樓高喊:
“我乃晉王趙淩雲,聖上的十二皇子,爾等速速打開城門。”
“太遠了,瞧不清呐!”城樓上看着是個領頭的獨眼守将,高聲用蹩腳的官話回答着,“我們西南邊陲,小地方的人認不得廬陽來的大人物,诶喲,更不認得尊貴萬分的晉王腰牌。”
“殿下稍等,卑職已經命人請王爺過來認一認了。隻要王爺一聲令下,卑職立馬給您開門,恭請您進城!”
他口口聲聲喊着趙淩雲“殿下”,不過,言語行動上卻沒有一絲一毫尊敬的樣子;而那張嘴裡一口一聲恭恭敬敬喊着的“王爺”,便是廣元王周瞻,趙淩雲那個手眼通天的嶽父大人。
在廣元王周瞻的鼎盛時期,那是西楚晉元年的最末幾年,西南封地上甚至有百姓“隻識蜀郡廣元王,不知廬陽永晏帝”。
“盤踞一方擁兵自重”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周瞻也算是千古以來獨一份。
……
廣元王府。
前來通報的小卒跪在廊庑之下,等着廣元王發話。潑進來的雨水濺濕了他的半邊衣衫。
休沐日,周瞻一身常服,悠哉悠哉,在王府書房可镂齋的廊庑下,聽雨烹茶,研讀兵書。他不急着下令放趙淩雲進城來。
當日,在恩施州駐紮之時,周瞻久等趙淩雲不履約按時前來彙合,又聽聞斥候回報,趙淩雲擅自改變他定好的計劃,竟然護送大燕三皇子慕容巍屹往廬陽城去了的時候,他便打定主意要好好“敲打”一番這顆不聽話的“棋子”。
敲打過了,“棋子”若是還不聽話,那就棄了他。
廣元王周瞻常對親信說:“釘子如若敲不進去,那就拔了。勿論他是誰。棋局之上,執棋之人也别不舍得舍棄那一兩枚棋子去換更大的赢面。”
半部兵書看完,樊香即将燃盡第三爐,茶也過了三巡……廊庑下跪着的小卒腿腳生麻……廣元王周瞻這才往連廊外潑掉了茶盞裡早已放涼的茶水,懶散起身下令道:
“擺駕,東城門。”
喜歡殿下臣請大家收藏:(zuoyexs)殿下臣【左葉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瘋批反派惹不起/冷宮皇子惹不起+番外 剩三個月壽命配修仙不 掙脫為自己而活着 弑神斬魔稱霸大陸 異世穿越:這個王爺有點兒甜 離婚後與小姨子的意外重逢 制卡系修仙 爹地霸道,媽咪得寵着 武道神種:從鐵佛羅漢身開始 海賊:開局獲得冰之滅魔魔法 神農奇兵 許大茂:天生我材必有用 親愛的靈石 燃婚前妻:高冷總裁求複合/老公,愛太深+番外 從武俠開始飛升西遊世界 鳳騰九霄:熬骨成毒 重生王妃:冷王寵不停+番外 歸源祁仙路 太虛通玄真道本應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