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劍破諸天 > 第6章 成長(第1頁)

第6章 成長(第1頁)

歲月如梭,一晃過了幾年到正光元年(520)春季。正月皇帝下诏,建國治民、立教為本,祭奠孔子顔淵,修繕國學、圖飾聖賢、設置官員。這年孫雲他們虛歲十一歲,田俪不到九歲,幾個孩子邊學習、邊練武、邊淘氣中,都大了高了不少,長了不少本領,生活的無憂無慮。

一天放學回來,孫雲六人先來到田先生家,一進門孫雲就說:“爺爺,好消息,聽袁先生說,恢複太學考試了,等我們到了十二歲就可以進京考太學生了。”“好啊,你們再努力學個幾年,争取考上太學。以後進入仕途就容易的多,而且還有機會直接留在京城做官。”

“還有,爺爺。”王先的叔叔在縣裡做中正,他說:“我爸爸聽叔叔說,劍士比武也恢複了,今年縣裡就組織15歲以上的武士比武,和15歲以下的武生比武。爺爺,我們可以參加麼?”“是麼,真是好消息。你們雖然太小了,不過去曆練也好。”好啊,孩子們樂的直蹦高,因為比武在縣城,他們借機會可以進城溜達溜達。

吳堅說:“對了,爺爺,我爸爸說,縣裡武士比武和武生比武,缺少懂行的首席判官,他讓我問問您,您願意去嗎?如果爺爺方便露面,他想推薦您去,以後也方便我們同門參加比賽能得個好成績。”吳堅的爸爸,今年從裡正升到鄉裡的遊徼,也就是巡遊,負責巡查盜賊,他的裡正推薦給了孫雲的爸爸暫時代理。

老田想了想,覺得過了好幾年,江湖中對秘籍的事情好像已經淡忘了,自己出點頭應該沒問題,而且吳堅的爸爸考慮的對,自己的幾個記名弟子,馬上就要暫露頭角了,自己做個主考官對孩子們是有利的。于是點頭說:“好啊,替我謝謝你父親,就說我願意去。”“哎!”

這年秋七月,侍中元叉、中侍中劉騰奉迎肅宗,幽禁皇太後,殺太傅清河王元怿,總領禁衛部隊,肅宗加皇帝禮服,大赦天下,改年号正光元年,當年的太學選拔停止。

不過縣裡還是正常組織了武士和武生比賽。武士比賽需要十五歲以上,孫雲他們沒有資格參加,老田以主考官的身份,參與了裁判。江湖之中最高等級的劍客,之後的是俠客,再後是武士也稱劍士,最低等的是學徒也叫武生。武士比賽完畢後,縣裡又舉行了武生的比試。全縣的少年通過各鄉的選送,要比出二十名優秀的選手,以後可以參加二年一次的下屆武士比武。同時比出前三名,第一名獎勵金色頭巾命名為金帶武生,第二名獎銀色頭巾命名銀帶武生,第三名給青色頭巾命名銅帶武生,這些配巾武生除了獲得武士比賽資格外,還有出門佩戴班劍的權利。班劍就是木劍,朝廷官員們上朝佩戴的飾物,現在流行到民間。因為武生歲數小,多數是學生,不允許佩戴真劍,用木劍代替,滿足社會文士佩劍的風俗。

結果孫雲以十歲的年齡竟然獲得全縣十五歲以下少年武生比武的第三名,創出了曆年獲得名次的最低年齡的記錄,李辰和吳堅倆人都進入了前20名。這一下,孫雲和老田頭一下子在全縣名聲在外了,人人都知道汲縣的新中鄉出了一個天才少年,前途不可限量,而他的老師是個大俠客,武功高強,善為人師。許多名門望族都想把子弟送到老田頭門下學習。不過老田沒有繼續收弟子的打算,他現在過的是隐居生活,必須保證生活的安甯。要是兒子田康和兒媳桃紅在就好了,這一下他們的私塾肯定人滿紅火。爺孫們回到鄉裡,受到鄉親的熱烈迎接,孫雲的爸爸借光從裡正代理直接轉正。天才、神童、名師等等的光環,戴在他們師徒身上好久。不過孩子們很快就忘了,他們除了學習練武,就是淘氣,尤其田俪,比師兄們還能惹禍,什麼玩鬧的事都落不下她。仗着他們學武身體靈活,孫雲的弟妹們經常一起爬寺院的高塔,在很窄的高牆頭上跑,在村邊的小河裡紮猛子遊泳捕魚,然後在莊稼地掰了苞米到小山上生火去烤。農村裡能想到的樂子他們都變着法的玩到了。孫雲一直是好學生,不和師弟們胡鬧,而且一旦看見大家不學習練武,還代替田爺爺約束大家,同時他也是大家的第二個老師,因為他學武認真,總愛專研揣摩,因此田恒也願意多傳授他,然後由他再教給大夥。

轉年正光二年(521)二月,小皇帝肅宗駕臨國子學,講《孝經》。三月肅宗幸臨國子學祭祀孔子,以顔淵配祭。當年恢複了太學選拔,不過孫雲他們不夠年齡錯過機會。這年武士比賽正常間隔一年停賽,武生比賽正常。在武生比試的時候,他們師徒又風光了一把,首先是孫雲又一下子獲得了全縣少年組武生第一名,配得金色頭巾。其次是李辰和吳堅,他倆再次參加武生比賽,一個獲得銀帶、一個獲得銅帶,老田一門包攬了前三名,接着幾年下來,李辰、吳堅都獲得了金帶武生,楊炯、王先、田俪都擁有了銀帶或銅帶頭巾。不過這幾年太學考試和武士比武經常間斷,孫雲他們也就在鄉下一直過着甯靜的生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轉眼到了孝昌元年(525)春天,這一年,皇太後複朝攝政,同時恢複當年太學考試和武士選拔。可時間太緊迫,現在是四月底,到六月必須把應試的學生送到京城。負責縣裡考生選送的工作由新中鄉小弟兄之中王先的叔叔中正官王循、王大人主管,他接道命令立刻上了火。他這幾年工作的很不順利,朝廷選拔太學生時斷時續,使本縣的學生總感覺青黃不接,結果每次選送的學生,到京城一考試總是成績不理想,升學率極低,為此他受到不少指責。

其實他心裡清楚,升學率低的原因有幾個,最主要的還是選拔機制有問題,每次都是各鄉選送,基本靠人情,有才學的沒挖掘出來,去京城考試的都是有錢有背景的大戶纨绔子弟,成績可想而知。本來這幾年他想指望新中鄉私塾袁亮的門生,也就是他的侄子王先和同學們選派上可以幫助他扭轉扭轉,等到都可以選派的時候,卻連續幾年停考。好容易今年恢複高考,而全縣可以選送的考生又多了起來,一時難以平衡。選考的名額有限,就是固定的每個縣幾十個,這還是他們郡隸屬京城,可以參加京城太學考試,要是換成其他州郡,每個縣的考生名額更少。問題是如果他硬要安排他的侄子等人去選送,不但得罪縣裡的其他名門望族,甚至得罪縣令和其他官員,而一旦成績再不理想,他的烏紗帽就保不住。再說他的這個想法也很難付諸實施,明面和背後的阻力太大,恐怕連申報的名單都不能通過。

怎麼辦呢?為了此事,王循偷偷的跑到老家新中鄉找到王先的父親,也就是他的哥哥王德來商量。王德是新中鄉的鄉秩,他聽了也覺得不好辦,如果是鄉裡的事情,他完全可以做主,可放在縣裡,那還真不好辦。因為全縣有幾個大族,大概分成了二派。在他們新中鄉住的有趙郡李順家族和他們太原王氏家族的遠支,連同吳家、楊家,以及袁亮等,關系很近,且與京城的黃門郎二王以及中書監袁翻等有往來。别的鄉的有幾個家族,包括姚縣令,與京城的中書令領黃門侍郎鄭俨關系密切,姚縣令與鄭侍郎本身就是同窗。還有幾個與京城的王爺有點關系,因此别看汲縣是個京城管轄州的小縣,關系也很複雜。

他倆研究一會,腦袋憋的生疼,也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還是王德一拍腦門說:“對了,我都糊塗了,這事兒找袁先生商量啊,他不但是個學儒,而且是個智囊啊。”于是差人請袁亮。

袁亮字子布,是當代大儒經學名家徐尊明弟子,陳郡袁氏中書令袁翻遠親,他的同窗常漺先生現在是太學博士。他來到王德家,聽了整個原委,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他的弟子不能參加太學考試,一方面無法衡量他這幾年教學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的弟子前途受阻他也不甘心。不過他還是很有智慧,說道:“這個事情也好辦。今天選生多,我們也來個考試選拔。你和縣令商量好,如果同意此方案,首先要确定考題,可以請縣裡的名儒,組成一個考題班子,共同出題,抽簽選用,這樣保證題目的嚴謹和嚴密。其次,組織考試,把各鄉的适齡弟子都集中到縣裡的某個地方,集中考試,多選一些先生監考,保證沒有抄襲的,并且密封考卷名字。最後是評閱,由參與出題的先生班子聯袂判閱,并且保證判閱的公平。這樣就解決生源問題,還能選拔優秀賢良的弟子進京參試。”

“高!”王循一挑大拇指,十分稱贊,還得是大儒,出的注意即大氣又自信,任誰也出不出一個不是來。就這麼辦,王循立刻返程整理好方案與縣令、縣丞、主簿等商議。這個辦法沒有一點私情,而且沒有任何傾向性,也符合選拔的要求,幾個縣裡的官長尤其是縣令雖然心裡不樂意,但不好反駁,即刻拍闆,由中正組織實施,并派個主簿協助,其實是監督。

這個王中正真是辦事的人,領了公文,即刻着手操辦。首先是出題的人都是全縣有名望的大儒,王德按照名單與他們談話,隻要同意參加的,他都給請到縣邊離太公鎮不遠離宮邊上的寺廟裡,讓他們出題,有專門的人保護起來,嚴防洩題。同時安排人登記各鄉應考名單,組織在縣裡的一個最大的寺院設置考場,等到六月初,全縣的适齡子弟,全都趕來,逐一檢查之後進入考場。試卷也是由幾個人一起到離宮取的,然後送到考場當場開封,幾百個學生當場看題當場開始應答。新中鄉袁亮的弟子們有十幾個,加上公辦學校的十幾個都參加了考試。考生們看到了題目,有高興的,有緊張的,也有傻眼的。考試從辰時正刻開始,一直考到巳時完畢。随着鈴聲一響,學生們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走出考場。

喜歡劍破諸天請大家收藏:()劍破諸天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身為女主對照組,炮灰一身反骨  玄靈大陸之最強修煉者  驚!上将夫人竟然不是F級  特工:系統捕捉大師  鎮委書記  女子也要當自強  長生修仙:從沙漠開始肝經驗  守護靈覺醒:我攜華夏英靈鎮世間  我重生者的身份快瞞不住啦  找上門  文道:我以詩詞鎮萬古  八零之我搶走了前夫的首富  龍婿葉凡  哦豁,我親爹家原來是炮灰窩  葉辰夏傾月  愛上奶奶輩綠茶的男孫  末日喪屍紀  我去,還能這麼玩?跨位面磕cp  奇點人生  神豪:千倍返現,校花瘋狂倒追!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