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夢裡老家 > 第86頁(第1頁)

第86頁(第1頁)

大虎二虎出校門後,建英連英都還沒出嫁,有姐姐頂着,管理田地茶山的責任沒有直接落到他們身上,所以做起事來也不怎麼上心,感覺有個似懂非懂就滿足了。

等兩個姐姐都出嫁以後,活兒落到他們身上時,他們懵懵懂懂地接住了,不過他們的心性完全沒有成熟,雖然知道那些事情的流程和工序,但對于分寸火候的把控則全憑的心情,德紹的念叨更是隻會起負作用。

到糧站去交公糧賣餘糧時,德紹家得的錢最多,不過那是因為人多田多的緣故,實際上如果算起平均畝産量來,他家的平均畝産量肯定在村裡排倒數。

田裡水稻畝産比不過人家,有總産量掩蓋着不容易被看出來,可是在茶葉這一項上就完全不同了,茶站的人每天早晨都會給出「評判」。

第53章婺源綠茶

婺源種茶曆史悠久,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記載。

《宋史?食貨》将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

唐以前,茶葉的吃法主要是經過蒸青搗碎制成團餅焙幹後再煮水飲用,這個時期的婺源茶因為「置制精好,不雜木葉」而名聲鵲起。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下诏改貢芽茶,炒青取代蒸青。婺源炒青茶因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脫穎而出,從此婺源茶被明清兩朝列入貢品,并于18世紀進入了歐洲市場,深受上層貴族普遍喜愛。

如今,婺源仍然延續着傳統的炒青法制茶,家家戶戶都會。

隻要當聽到布谷叫第一聲「大家采茶」時(布谷鳥的叫聲與婺源話「大家采茶」的發音很相近),村裡的男女老少隻要行動方便的都要去采茶。

放牛的也要把牛牽到茶地裡來,一邊看牛一邊采茶。采下來的茶葉不能積壓,各家要安排人定時将全家人采的茶運回家,攤晾在篾簟裡。

晚飯後,家家戶戶開始炒茶制茶,将茶葉倒入洗幹淨的鍋裡用手翻炒;

茶葉出鍋後,揚去灰塵,趁熱将其放在篾席裡揉撚,揉出茶汁,再放回鍋裡炒幹或攤在烘籠上烘幹,新茶的清香彌漫了全村。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各家都要派一個人到鄉裡的茶站門口去排隊賣頭天晚上制出來的茶,賣茶的人回來後剛好給采茶的人送早飯。

河邊村的茶葉主要産自圳頭畈、帶湖洲、森頭塢、上山和馬笐這5片茶園,前兩片是近龍水河的山間平塅,接受日照多一些,要先采;

後3片是近桃花溪的茶山,可以稍後采。這樣的采摘順序已形成多年,生産隊時期就按這樣的順序安排勞力,分田到戶後各家大緻沿襲了下來。

天剛蒙蒙亮,村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手肘裡挎個竹籃,在後背上背個涼笠,急沖沖地向茶園彙聚。

到了自家的茶地後,一聲不吭,迅速地四散入濕氣厚重的茫茫濃霧裡,在茶樹尖上「噼哩啪啦」地采摘起來,這聲音仿佛過年時從遠處傳來的連綿不絕的小鞭炮聲。

采茶的響動驚醒了窩裡的鳥兒,它們紛紛飛上枝頭「叽叽喳喳」地叫起來,像是躁動不安的抗議,又像是不願服輸的争鳴,但人們懶得理它們,隻管悶着頭全神貫注地忙着手頭的活,仿佛在進行着一場緊張激勵的采茶比賽。

當天空亮開時,各家各戶賣茶回來的人将陸陸續續地送飯來到茶園。他們的到來将點燃整片茶園的氣氛。

“咦,這麼早就來啦!”

“早嗎?不早喽,日頭都幾多大啦。”

“不用講得,肯定又是一等一級!”

“哼哼,淨嚼一些沒者也的話,一等一級,沒你家厲害喽!”

“你這個鬼,那把嘴就像嚼屁一樣,十句都沒一句是真的,又沒人偷你家的搶你家的?”

“哈哈,少在這裡嚼屁,偷得去搶得去那是本事,有得讓人偷讓人搶那更是本事。像你家就好喽,每次都一等一級。”

“你這個家夥诙諧得很,真是不掇卵榫,我家什麼時候都一等一級啦?沒你家那個做茶的工夫好!”

“我家那個做茶工夫好,你個變不全的東西怎麼曉得的?嗯?”

“工夫好不好,一看就知道!不過肯定沒你曉得得真切。哈哈!”

“是吧,你個不掇卵榫的鬼絕東西,還有這個本事呀?那你家那個工夫好不好呢?你去講親之前相準了沒有?哈哈!”

“哈哈!工夫要兩個人都好才行,光一個人好是沒有用的。”又有人加入進來了。

……

兩個人聊着,把兩個人的那個人都牽扯到了,他(她)們當然要加入「戰鬥」。

緊接着,兩家人都會加入進來。茶地挨着的人家聽着忍不住笑、忍不住插嘴,自然會被卷進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墨先生,乖乖娶我  離開深淵愛上你  久念情深,我男人是戀愛高手  和魚小姐談情說案  不是冤家不聚頭  财閥小甜妻:老公,乖乖寵我  迷惘天堂  滿級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滿園書香潤桃李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做什麼  甜蜜暴擊:小祖宗她太撩人  鲸落三千裡  從女孩到女人  逃離:形影不離  不對等愛的空間,人多太擠!  我在東京收容怪談少女  萌勢來襲:原來你也喜歡我  當年寒色遠+番外  嫁妝  你看起來很陽光+番外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