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蘇争霸的時代背景下,一個擁有近10億人口并掌握兩彈一星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牌局上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美蘇兩強實力此消彼長達成新均衡時,中國開始改變大國戰略......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1972年,尼克松突然訪華,中美關系開始了破冰之旅;緊接着同年中日正式建交,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而以英國、西德為首的歐洲國家也紛紛遞來了橄榄枝恢複邦交。
長久以來徘徊在國際主流社會之外的中國,終于依靠過硬實力使勁擠開了被全面封鎖國門的一條縫隙,古老的東方巨龍重新活躍在世界舞台。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面臨許多問題,其中影響面最大的是數億人的吃飯、穿衣問題。為此,我國将從國外引進解決穿衣問題的化纖設備,和解決吃飯問題的化肥設備……”
八零一一廠的廣播正在播報國内重要新聞,而走在廠道之上的周逸手裡拿着一個饅頭,正漫無目的地閑逛。
雖然聽不懂廣播的内容,但他早已經習慣了廣播喇叭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反倒是父親周建國在宿舍豎起了耳朵,其從新聞之中聞到了變革之風。
要知道上一次中國大規模從國外引進工業設備,還是五十年代的“156項目”,技術和裝備主要來源于蘇聯以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一汽、鞍鋼等全國知名企業就是“156項目”的成果,成為新中國重工業化的優秀代表。
就連現屬的八零一一廠,也可以追溯由“156項目”之中的“首都電子廠”開枝散葉哺育而來。首都電子廠在蘇方援建後,就将技術無償擴散,滬江市無線電七廠就是在此背景下籌建而來。算起來,八零一一廠可稱是“156項目”的曾孫輩後代。
現在中國又準備大規模從國外引進先進工業設備,對象卻換成了以美日歐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目的是為了人民吃飯和穿衣問題,以重哺輕,側重于輕工業領域。
中美關系緩和,而西方國家生産過剩經濟滞漲,急需在海外尋求新的銷售市場。此時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剛初步從農業國跨入了工業國,正好擁有龐大的市場消化需求。
于是引進西方發達國家設備來解決民生問題,就成為了國家經濟建設的一大舉措。中國依靠出口土特産和手工品積攢起來薄弱家底,在有限的外彙條件下預算拿出43億美金,于5年時間内計劃引進26個化纖、化肥、石化、鋼鐵和發電廠整套項目。
因此,此次大規模引進西方工業設備的項目又被稱為“四三方案”,這也是中國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第一次正式握手,也是中國打開國門的前哨站。
國家宏觀層面的經濟交流距離普通人生活實在太過遙遠,像周建國夫婦更關心布票到底夠不夠用。
在皖南,每年國家發放每人12尺布票,僅夠大人做一套新衣服。若是家庭人口多的話,布票肯定是不夠用的。所以大家的衣服都或多或少打上了補丁,因為實在是要節衣縮食才能維持生活。
“現在小逸又長高了不少,我準備去拿票買些布回來給他做新衣裳。我們家還算好,我跟你都領工資。一年到頭下來,新年時人人都能穿上新衣服。
聽我下鄉的同事說,華陽縣最窮的山裡一家人隻有一條褲子,誰出門就誰穿。平時他們在山坡上種地,都是光着屁股幹活。”
俞美詩周日帶着兒子前來八零一一廠跟周建國團聚,畢竟這裡才是他們夫妻名正言順的家。
“是啊,我們中國人已經非常勤勞工作,卻依舊吃不飽穿不暖,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不過新聞上已經說了,國家準備進口國外先進設備來生産化肥、化纖。化肥可以增産,而化纖則能替代棉花,估計能解決上述問題吧。”
周建國拿出一本工具書準備研讀,他在工作上遇到一點小技術問題有待解決。
此時,鄰居鄭雲德敲了敲門,看到小夫妻倆都在家就走了進來。
家屬宿舍是二層通廊式建築結構,每家每戶除了睡覺時關門外,平時都是大門敞開,誰家一舉一動都能逃不過鄰裡眼睛,算是一定意義上的集體生活。
“我來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經後方基地批準,咱們廠的幼兒園和小學終于可以籌辦了。初步計劃學校為附近5個工廠單位服務,他們的孩子也一起送來就讀。
将來廠裡職工的兒女讀書,就不用跑到鄉裡借讀了。”
副廠長鄭雲德因職務關系,消息自然靈通。
“真的嗎?我們之前還為小逸讀書而犯愁呢?”
俞美詩一聽,趕緊确認消息真假。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投喂了深情偏執邪神+番外 悸動時差 男主對不起,我喜歡反派 這個漫威世界是不是有點怪 穿成豪門作精後 紅濕處,惹春潮 白月光以唢呐服人 鳳飛翺翔兮,為你求凰 錯長歡 非凡的傳奇筆記 重生後成了太子朱砂痣 女寝大逃亡[無限] 都市:斬殺仙帝?可我真是煉氣期 七秒鐘記憶 農女的勤勞緻富路 金玉遇良緣 酸梅湯 (紅樓同人)[紅樓]今天也在賈府不當人 豪門隐婚夫婦真香了 我家娘娘心寬體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