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周建國撒開腳步在會場之内奔走,簡直是越看越開心。
八零一一廠現用的1厘米規格晶體管,在展會上已經有廠家将其規格做到了0.6厘米,而且性能完全保持一緻。
這意味着什麼?
表示周建國的中等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方案難度降低了三分之一,隻要對廠裡生産線進行小規模升級就能理論上實現生産的可能。
如此驚喜,讓他不由在腦海中回蕩起上午才記在筆記本中的一個定理:摩爾定律。
“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晶體管的體積。這就意味着,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将以指數級增長,并且這種增長趨勢将繼續延續下去。”
青蛙不爬到井口,是永遠不會知道天的廣闊,周建國覺得自己這隻蛙能借着東風跳了出來,真是太幸運了。
按照摩爾定律的指示,每24—36個月半導體産業就會升級一次,那麼過幾年就算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話,八零一一廠也有可能染指做出來。
想到這裡,周建國不由心情澎湃,自家廠比不過像永川24所這樣的國字頭綜合集成電路研究所,但自己跟自己比有大進步也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說曹操曹操到。
心裡想着永川24所,眼前就到了對方所在攤位,密密麻麻圍了一大圈人,都等着排隊近距離欣賞那塊足以載入中國半導體曆史的第一枚大型集成電路——120位MOS移位寄存器。
組委會特意在其攤位前拉起了紅線讓人排隊參觀,畢竟對方可是全會場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周建國當然毫不猶豫站到了60多個人後面,隻求能一覽大型集成電路的風采。
120位MOS移位寄存器放在一個小型玻璃櫃之内,可以一下子允許4人靠近參觀,為保證其他人能一飽眼福,主辦方特意限制每次3分鐘欣賞時間。
趁此機會,周建國在排隊間歇,觀看一旁的永川24所介紹。
文字是用粉筆在小黑闆上書寫,看得出來是臨時設立,估計是太多人詢問相同的問題,永川24所就直接用文字來簡要回答。
目光所及之處,永川24所的真容呈現在大家面前。
光清華、北大畢業生人數就占了26名,後面還跟着一大串交大、複旦、南開的名校生,看着永川24所人才結構組成,周建國是自愧不如。
清華和北大,是所有中國學生頂禮膜拜的最高學府,當年他也想試着沖擊一把,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還是學校平時最厲害的尖子生考了進去。
因此,對于這兩所名校出來的畢業生,周建國當然知曉對方的厲害之處。而且在他心中,反而也升起這樣的念頭,就是半導體行業能吸引到中國最厲害的畢業生,說明這個行業有前途。而自己也能沾沾光,工作說出去也不丢人。
從事半導體工作越久,周建國越覺得天賦的重要,這個行業彙聚了太多高精尖理論,需要最聰明的人才方能有所建樹。
其他行業是3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而在半導體領域,則變成1個諸葛亮賽過99個臭皮匠,甚至說是千人敵都不足為過。
“同志,你們所研發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能不能轉讓供我們廠負責生産?我們當前就生産8位的移位寄存器,若是能得到你們支援的話,産品足足可以上一大台階。”
一位身穿深藍色中山裝的中年男子向永川24所的現場負責人發問。
“說實話,我們也想将自己的技術迅速鋪開,供你們大規模使用。但我們所隻負責科研,技術轉讓和生産安排的事情真的不歸我們管,得由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安排。
而且120位MOS移位寄存器好像聽說已經确定了生産廠家,但具體情況我真不大清楚。”
詢問技術轉讓的請求已經發生多次,永川24所的負責人對此也無能為力。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酸梅湯 豪門隐婚夫婦真香了 七秒鐘記憶 我家娘娘心寬體胖 鳳飛翺翔兮,為你求凰 悸動時差 都市:斬殺仙帝?可我真是煉氣期 我投喂了深情偏執邪神+番外 金玉遇良緣 (紅樓同人)[紅樓]今天也在賈府不當人 男主對不起,我喜歡反派 這個漫威世界是不是有點怪 紅濕處,惹春潮 農女的勤勞緻富路 非凡的傳奇筆記 錯長歡 女寝大逃亡[無限] 穿成豪門作精後 白月光以唢呐服人 重生後成了太子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