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滬江交流一次,周建國就感覺自己大有收獲。若是能親自到國外看看半導體同行們在做什麼,相信可以更上一層樓,可惜這隻是美好的願望罷了。
當前能入選國外考察團的無一不是行業内權威專家,他們是帶着引進技術談判任務而去,成團人數控制在16人左右,名額遠非一個窩在皖南山區的普通技術工程師可以染指。
雖然人不能去,但消息總可以打聽吧。
在皖南小三線,唯一跟國外有所關聯的就是《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報紙,上面會不定期刊登國外新聞。
至于誰家有海外關系,都是敏感話題,互相都不敢承認。
于是周建國走進了工廠圖書室,開始有目的翻閱近兩年的報刊,力圖在上面獲得相關信息。
這是其自發行為,滬江之行讓周建國猶如聞到了血腥味的鲨魚,迫切希望了解更多半導體相關領域的知識。
最後他發現自己白白忙碌了半天時間,沒有任何收獲,報刊都是國外政經新聞轉載,技術類别文章寥寥可數,有的話也是農業、氣象、石油等領域。
信息匮乏,拳頭打在棉花之上,周建國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不過他低落的情緒很快被沖散,因為此次訂購展覽會,讓八零一一廠所有與會之人都感覺到有收獲,廠長鄭雲德決定召開全廠職工大會傳達相關信息,讓一頭悶在山區的職工們了解國内半導體發展情況。
為此,特意點名讓周建國在會上發言,主要側重介紹在會展上看到的同行技術現狀。
八零一一廠現有職工數量800多人,一開大會烏泱泱人頭攢動,将廠裡大食堂擠得滿滿當當。
隻有大食堂的空間足夠容納下全部職工,因此但凡全廠職工大會都放在此地舉行。
普通人可能在8個人面前可以侃侃而談,但上升到80個人圍觀的話就容易磕磕絆絆,若是被800多道目光聚焦之時估計連話都說不出來。
因此,得知廠裡要自己上台發言,周建國确實心裡挺緊張,他實在沒曆經過這樣的大場面。
鄭雲德一直都有意提攜周建國,這次搭好舞台讓他在全廠職工面前露臉,就是一次重要的鍛煉機會。
“根正苗紅,受到良好高等教育,對技術熱愛并有鑽研精神,積極響應上級号召紮根三線,沒有任何不良嗜好……”
這是鄭雲德通過對周建國的個人檔案多次仔細研讀後得出的結論。
“唯一不足是其不擅長主動跟人打交道,工作側重技術,在管理方面經驗很欠缺,上進心一般。”
總體上評價的話,周建國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可以通過推拉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潛移默化進步。
在滬江市,幹部培養體系之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234原則”。其主要内容就是,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之中,領導班子要注意老中青合理搭配原則,20歲、30歲、40歲應該分别有一名以上的中青年幹部入選。
企業搬來小三線後,這條用人的“234原則”并未強制執行,有的廠遵循有的廠無視之。
八零一一廠在前任廠長蔣慶五在位時,就将此規矩定了下來,鄭雲德作為接替者也認同此條款,就打算到時重新組建9個人的新領導班子集體。
周建國今年27歲出頭,過兩年時間換班子時正好29歲,是20歲年齡段的最佳候選人。
想進入工廠領導班子,那可是百裡挑一的競争,太年輕肯定威望資曆不行,因此基本考慮年齡在28、29歲之間。
工作得早的話,接近三十而立,也在廠裡待了10年時間。就算晚一些進廠,那至少也有5、6年的實際表現,足以讓人見證實力。
周建國本人還處于懵懵懂懂之中,但過來人鄭雲德已經将其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一切無他,唯識才也。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紅樓同人)[紅樓]今天也在賈府不當人 金玉遇良緣 農女的勤勞緻富路 悸動時差 白月光以唢呐服人 重生後成了太子朱砂痣 紅濕處,惹春潮 穿成豪門作精後 我家娘娘心寬體胖 都市:斬殺仙帝?可我真是煉氣期 非凡的傳奇筆記 鳳飛翺翔兮,為你求凰 女寝大逃亡[無限] 豪門隐婚夫婦真香了 男主對不起,我喜歡反派 錯長歡 酸梅湯 這個漫威世界是不是有點怪 七秒鐘記憶 我投喂了深情偏執邪神+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