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北京,李世英和康熙乘坐了五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南京。
這是康熙第一次來南京,他最想去的其實是朱元璋陵,這位創建大明江山的傳奇皇帝,一直是康熙很仰慕的。
但李世英說,明天要先去”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他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為啥要先去那裡。
兩個人在江東門找了一家賓館,開了兩個房間,然後去樓下吃了點東西,
吃完飯兩個人去了趟書店。
買了兩本書:《不能忘記的抗戰》、《中國抗日戰争全紀錄》,還用ipad下了部電影《南京大屠殺》。
李世英讓他好好看看。
對于21世紀書籍的簡體字、橫向排版,康熙已經适應了,雖然有些字和詞還需要猜一猜,但基本意思他是完全能看懂的。
他是懷着愉悅心情開始的閱讀,賞心悅目的書籍裝幀,讓他愛不釋手。
然而随着閱讀的進度,他的心情卻漸漸走向了反方向。
明治維新、甲午海戰、旅順登陸、割讓台灣。。。。。。他的心情逐漸由吃驚到憤怒再到痛心;
清帝遜位、9.18事變、僞滿州國成立、7.7事變、8.13抗戰、南京大屠殺。。。。。。
康熙時而沮喪、時而慚愧、時而憤怒、時而哀傷。。。。。。
整整一夜,兩本書、一部電影看完了。
他最後是在哭聲中,迎來的黎明,那部四方平闆放出來的電影戲,對他的心靈,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那一個個倒下的鮮活生命;那一張張殺人的猙獰面孔;那無助掙紮啼哭的嬰兒,那提着人頭、舉着屠刀獰笑的魔鬼,那一眼望不到邊的屍山血海,那。。。。。。
康熙有時手捂着雙眼,有時怒發沖冠、有時捶胸頓足,有時掩面痛哭。
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學會色厲内荏,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然而,這一夜都颠覆了,他無法自持,他覺得隻要還是血肉之軀,這一刻,面對這些殘酷的畫面,任何人都無法不為之動容。
“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坐落于江東門的西南。
康熙是持有菲律賓外交護照入的館。
過了安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該館标志性主體建築,三角狀的紀念館主館,然後是展示在走道的一排雕塑群。
他見到的第一個雕塑,是一位望向蒼天、絕望呼号的女子,據說是根據一個丈夫、孩子都被殺死,自己被日軍強暴的母親的神情,刻畫而出的雕塑。
這是該館最高的一座雕塑,康熙在這位悲憫的母親面前伫立良久。
他莫名想起了自己故去的母親,孝康章皇後董佳氏,他覺得這個可憐母親,居然與自己印象中的母後,有幾分神似。
接着往前走,他看到了一池清水,裡面有一排雕塑群。
這些雕塑群,模拟了南京慘案時南京百姓受難、逃難的情形。
那裡有被強暴的女子;有失去親人在寒風中哭泣的孩子;有抱着被殺死孩子的爺爺,有為死不瞑目的親人合上雙眼的老人。
再往前,康熙看到一個三角形紀念碑,上面刻着“死難者”,
康熙走的很慢,看着眼前的一件件展品,他的腦中,還在不時閃現昨日電影戲中的血腥畫面,這讓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前面走到了一個方碑前,方碑上豎行刻着:“不滅倭寇,誓不生還,國将不保,何以家為”的隸書,下邊小字刻着“易安華告妻兒書”。
這是一位将士奔赴沙場前,留給家人的家書。
康熙走到碑前,一字一句的讀出了聲音,短短的十幾個文字,讓他頓感一股力量充滿全身,他挺了挺胸膛、攥了攥拳頭。
最後兩人走到了萬人坑前,望着滿坑滿谷的屍骨,李世英深深鞠了一躬,康熙也跟着鞠了一躬,全程兩個人沒說一句話。
站在“抗日勝利紀念館”内,岡村甯次向國民政府鞠躬請降的油畫前,康熙擡起頭,摘下墨鏡,臉上一副快意的表情,久久看着。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之綻放 高武:有我無敵 碾雲霄:劍影遮天 我的優化修仙人生 虛空符祖 流浪的幻境 序界之尊 末日養成計劃 鬥破:我有五座納氣之府 九龍奪嫡,模拟萬世成太古道祖 新世界剩我一人屠龍 民俗:碗中立筷,化僵活屍 重生之逍遙訣 病嬌校草跪地求,分手?不可能 唯物理科戰神,你說我是文系巨獸 惡業光陰 吾為洪荒法祖 本座這一生,如履薄冰 平安不安 真龍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