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譯機翻譯過來是:
“公元前200年,冒頓單于以40萬大軍攻打漢朝,大敗漢将,圍攻漢王高帝。
冒頓單于接受了高帝王的妥協和友誼。
公元前198年,匈奴與漢國簽訂《和約》。兩國以長城為界,承認兩國實力平等,漢國同意每年向匈奴進貢大量貢品。
匈奴與漢國簽訂的《和約》,從公元前198年到公元前133年,長達60多年。根據條約,漢朝向匈奴進貢。
漢人不喜,懼匈奴之強。但這一政策,在漢代漢武帝統治時期,(公元前141-前87年)發生了變化。
漢國拒絕遵守《和約》,從公元前133年開始,漢朝轉而對匈奴采取戰争政策。
正因為如此,兩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從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90年,持續了大約40年的大戰。
在這場戰争中,漢國征服了部分匈奴土地,但損失慘重,陷入了财政和經濟危機。
據研究人員估計,漢武帝一共向匈奴派遣了120萬騎兵和80萬步兵。
1050萬人從事後勤工作,整個成本是巨大的。漢武帝還尋求外交手段來擊敗匈奴。
匈奴人控制了中亞的廣大地區,并控制了這些地區通往遙遠羅馬的貿易路線。
匈奴通過這條路線,與遙遠的西方文明國家建立了聯系,因此經濟強大,貿易獨立于漢族,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上占據優勢。
匈奴人與漢族、中亞、中東、西方國家有着廣泛的接觸,積極參與文化交流。
意識到這種情況,漢武帝推出了切斷匈奴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政策。中國人稱之為“斬匈奴右手”之策。
漢人意識到西路的重要性,動用外交、财富和軍事力量,努力從匈奴手中奪取這條路線。
公元前121年,甘肅地區的休屠王、渾耶王戰敗投降漢族。
于是,甘肅的領土被漢人奪去,給匈奴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從此,漢國與今新疆諸國接壤,并開始了與匈奴長期争奪沿線霸主地位的鬥争。
後來的曆史學家稱這條路為“絲綢之路”。”
小胖明白了,這是說漢朝占領匈奴的甯夏、甘肅,也曾經是他們的牧場。
老頭又把手指向了新疆畫圈,小胖一看甭問了,這又是要說新疆原來也是他們的了。
果然,老人又指向一段文字,翻譯過來是: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大将張骞出使月氏尋找盟友對抗匈奴。
但是要到月氏,就必須要經過匈奴的領土。張骞在途中被匈奴俘虜,被匈奴囚禁了10年。
但他在得到匈奴首領的信任後成功逃脫。張骞遊曆今中亞,于公元前126年入漢歸國。”
小胖從小學習就很拉胯,唯一愛好的就是英語和曆史。
老頭這本蒙古曆史課本,雖然有點不符合他的三觀,但卻也勾起了他的興趣
他想看看在外蒙人眼裡,中國的曆史到底是什麼樣的,索性也不用老頭再來回畫圈了。
直接把書拿了過來,是有關中國的文字,就都翻譯過來看,書中寫道: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之逍遙訣 末日養成計劃 碾雲霄:劍影遮天 惡業光陰 平安不安 九龍奪嫡,模拟萬世成太古道祖 虛空符祖 唯物理科戰神,你說我是文系巨獸 吾為洪荒法祖 高武:有我無敵 本座這一生,如履薄冰 重生之綻放 真龍之樹 病嬌校草跪地求,分手?不可能 鬥破:我有五座納氣之府 流浪的幻境 我的優化修仙人生 民俗:碗中立筷,化僵活屍 序界之尊 新世界剩我一人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