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黃帝内經智慧解讀 > 第23章 1咳嗽背後的秘密 從病因到病機再到症狀傳遍(第1頁)

第23章 1咳嗽背後的秘密 從病因到病機再到症狀傳遍(第1頁)

黃帝問道肺髒有病,能使人咳嗽,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五髒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隻是肺部”,咳嗽雖病位在肺,但并非孤立之症。肺主氣司呼吸,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是體内外氣體交換的場所,因此容易受到外界邪氣的侵襲。然而,當五髒六腑功能失調時,同樣會通過各種機制影響到肺的功能,進而引發咳嗽。

黃帝說:希望聽您講講各種咳嗽的症狀。

岐伯回答:“皮毛與肺相應合”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肺屬金,皮毛亦與金相應。在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中,金生水,而皮毛在人體中起着保護機體、調節體溫、排洩汗液等作用,這些功能與水的代謝和調節密切相關。因此,皮毛與肺在五行屬性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從“髒腑經絡學說”的角度來看,肺主皮毛。這裡的“皮毛”不僅僅指皮膚表面的毛發和汗孔,而是廣義上包括皮膚、汗腺、皮脂腺等在内的一系列組織器官。肺通過其宣發肅降的功能,将衛氣和津液輸布到皮毛,以滋養和保護皮毛;同時,皮毛也能将外界的邪氣(如風、寒、暑、濕、燥、火等)阻擋在體外,或通過出汗等方式将邪氣排出體外,從而保護肺髒不受外邪侵襲。

因此,當皮毛感受了邪氣時,這些邪氣就有可能通過皮毛與肺之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影響到肺髒的功能。例如,外感風寒邪氣侵襲皮毛,若邪氣較重或人體正氣不足,就可能通過皮毛入裡,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導緻肺氣失宣,進而引發咳嗽、氣喘等肺部症狀。

同時飲食與髒腑健康的關系有着豐富的論述。如果喝了冷水和吃了寒冷的食物,胃裡的寒氣會沿着肺脈上升至肺,會引起肺寒,這樣就使内外寒邪互相交合,停留于肺髒,導緻肺咳”的情況。

我們要明确的是,中醫所講的“寒氣”并非指物理學上的低溫或冷涼,而是一種具有寒涼、凝滞、收引特性的病邪。當人體攝入過多寒涼之物時,這些寒涼之氣會首先影響脾胃,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且喜溫惡寒。脾胃受寒後,其運化功能減弱,不僅會導緻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還可能使寒氣進一步循經上傳至肺。

在中醫經絡理論中,肺經與胃經有着密切的聯系,它們之間通過經絡的相互溝通,實現氣血的相互輸布和調節。因此,當胃中寒氣過盛時,确實有可能沿着經絡上行至肺,影響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導緻肺氣失宣,進而引發咳嗽等肺系症狀。

在中醫理論中,五髒與自然界中的時令變化有着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被稱為“五髒應時”。每個髒腑都有其特定的主時,即在該時段内,該髒腑的功能活動最為旺盛,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病。然而,您五髒在他們各自所主的時令受病,而肺在他所主的時令并未受病,那疾病就是由各髒傳給他的。

實際上,由于人體内外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任何髒腑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受到病邪的侵襲而發病。隻不過在某些特定的時令,由于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某些髒腑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而已。

接下來,我們來看髒腑傳變理論。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髒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相互傳變。當某一髒腑發生病變時,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病邪就有可能通過經絡、氣血等途徑傳變到其他髒腑,形成新的病變。這種傳變可以是順傳(如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也可以是逆傳(如按照五行相克的順序),還可以是越經傳變(即不按照五行生克順序的傳變)。

如果五髒在各自所主的時令受病,而肺髒并未在其所主的時令受病,但随後卻出現了肺髒的病變,那麼這很可能就是由于其他髒腑的病變通過傳變機制影響到了肺髒。這種傳變可能是直接的(如通過經絡、氣血的直接聯系),也可能是間接的(如通過影響其他髒腑的功能而間接影響肺髒)。

接着我們來談談五髒與時令的對應關系。在中醫理論中,五髒與自然界中的五行、五時(春、夏、長夏、秋、冬)等有着密切的聯系。每個髒腑都有其特定的主時,如春季主肝、夏季主心、長夏主脾、秋季主肺、冬季主腎。在這些時段内,相應的髒腑功能活動最為旺盛,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當人體所處的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氣溫驟降、寒風侵襲等,如果人體未能及時适應或調整,就可能導緻寒邪入侵。寒邪作為一種具有寒涼、凝滞、收引特性的病邪,一旦侵入人體,就會首先影響到與之相對應的髒腑。例如,在秋季或冬季,當外界環境寒冷時,人體的肺髒就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從而引發咳嗽等肺系症狀。

如果寒邪是輕微的就會發生咳嗽,嚴重的寒氣侵入體内就會引發腹瀉、腹痛等症狀”,這實際上是中醫對寒邪緻病特點的一種概括。輕微的寒邪可能僅表現為咳嗽、流涕等表證症狀;而嚴重的寒邪則可能深入體内,影響脾胃等髒腑的功能,導緻腹瀉、腹痛等裡症症狀。這是因為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能夠影響氣血的運行和髒腑的功能活動,從而導緻一系列病理變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在中醫理論中,存在五髒與時令相對應,且易受外邪侵襲的觀點。這種對應關系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緊密相連,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

我們來看秋天與肺的關系。秋天,作為收獲的季節,也是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期。此時,氣候逐漸轉涼,空氣變得幹燥,而肺為嬌髒,喜潤惡燥,故而易受秋燥之邪的侵襲。因此,在秋天,人們往往容易出現咳嗽、咽幹、鼻燥等肺系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肺先受寒”,但這裡的“寒”更多地是指幹燥、寒涼之氣對肺的影響,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寒冷。

接着,我們來看春天與肝的關系。春天,萬物複蘇,生機勃勃,是肝氣生發的季節。然而,春季也是風邪易盛的時期,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易襲陽位。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郁,若風邪侵襲,則易導緻肝氣郁結或肝陽上亢,出現頭痛、眩暈、目赤等症狀。雖然這裡提到的是“肝先受寒”,但實際上是指風邪對肝的影響,而非直接受寒冷之氣侵襲。

再來看夏天與心的關系。夏天,陽氣最盛,氣候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出汗較多。心主血脈,為陽中之陽髒,與夏氣相通應。在夏天,若人體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或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就可能導緻心火亢盛,出現心煩、口渴、失眠等症狀。這裡所說的“心先受寒”,實際上是指高溫環境對心的潛在威脅,以及因失水過多而引發的心陰不足。

長夏時節,對應于中醫的五髒中的脾。長夏,即夏末秋初之際,此時氣候炎熱而潮濕,是濕氣最重的時期。脾主運化水濕,若濕氣過盛,則易困阻脾胃,導緻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現腹脹、腹瀉、食欲不振等症狀。因此,在長夏時節,脾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而非直接受寒。

最後,冬天與腎的關系。冬天,氣候寒冷,萬物閉藏,是腎氣封藏的季節。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納氣,與冬氣相通應。在冬天,若人體未能做好保暖工作,或素體陽虛,就可能導緻寒邪直中腎經,出現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這裡所說的“腎先受寒”,是嚴格意義上的寒冷之氣對腎的直接影響。

所以,五髒與時令的對應關系以及易受外邪侵襲的特點,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根據季節變化及時調整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同時,在出現相關症狀時,也應及時就醫并遵循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進行治療。

喜歡黃帝内經智慧解讀請大家收藏:()黃帝内經智慧解讀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被逃婚後Omega不裝了  被宗門放棄後,步入巅峰  你們繼續虐,别帶上我行嗎  十四經穴  穿成筆下最慘美人受後  全息模拟犯罪直播,我隻演一次  網戀對象是最強  怎驚春  從紫禁城開始簽到打卡  這個虛無吞炎好像有點怪  女扮男裝:暴君她美色撩人  變身綁定女神萬界學習系統  (DC同人)[蝙超]永無明日  陸總的獨家寵  慕玲珑  腌臜  原神:提瓦特的無敵系統  窺愛  為撮合夫君和他白月光  水默觀影:命定的愛人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