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安一臉發苦地說道:“秦州境内能征調上來的糧食基本都征調完了,再想像上次那樣派軍隊外出搶掠也不太可能了,一來會影響春耕,得不償失,二來有了上次的經曆,四鄰之敵都加強了邊境的管控,小股兵馬過去劫掠的做法也行不通了。”
說到這個事,跟在後面的魏玄、韋典也都不禁愁眉不展,楊禹也是搜腸刮肚的想了許久,然後說道:“實在不行,春耕過後,讓各軍團把大部分耕牛也給殺掉作為口糧吧。先撐到秋收再說,大不了将來再去買再去搶,總之,隻要能堅持到秋收就是勝利。”
楊子安搖頭道:“隻怕把所有耕牛都殺了,也不足以撐到秋收。”
眼看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楊禹隻得一咬牙,把魏玄叫到一邊,單獨對他說道:“老魏,你讓嘲風立即動起來,發動當地百姓,檢舉豪紳大戶的不法行為,不管胡漢,确實有罪的,讓官府沒收田地家産,男丁充軍,婦孺随軍。沒有罪的,也要敲打一下,讓他們把糧食牛羊賣給官府,我就不信秦州真就籌不出一點糧食來了。”
之前楊禹讓魏玄物色人選,成立一個叫“嘲風”的組織,安插到各郡縣去,監察各郡縣的情況,防止有人作亂。畢竟秦州原來是羌人在統治,且各遊牧部族人口占了半數以上,對這些人楊禹不得不防。
魏玄有些遲疑地說道:“明府,茲事體大,若真這麼做,隻怕會激起民變啊。”
“若非萬不得已,我也不會出此下策,你放手去做吧,我會傳令各軍做好應變準備,誰要是敢叛亂,立即以雷霆之勢滅了他。”
這實際就是要搞一次打土豪,分田地,那些豪強有幾個沒有不法行為的?真沒有那你最好也要捐些錢糧。否則秦州垮了,留着你資敵嗎?
本來秦州初定,百廢待興,楊禹真不想這麼幹,不過這樣也好,一來是為了籌糧,二來嘛,也可以對秦州徹底梳理一遍,削弱一下地方豪強的勢力,尤其是那些少數部族的勢力。
楊禹對這些少數部族倒沒有多少的偏見,但他們由于生活習性使然,過慣了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注定了他們比較缺少向心力和忠誠度,很容易改附于強者。
因此,若不削弱一下,将來外部強敵入侵之時,這些少數部族很可能便是最先反叛的群體,給秦州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
這事情各州縣同時展開,難免會出現一些叛亂,但楊禹現在可是整整拉起了十萬大軍,在提前做好了應變準備的情況下,就不信還有誰能讓秦州變天。
魏玄見楊禹心意已決,加上确實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便也沒有再勸了。
吩咐完這件事後,楊禹在李當歸和羅銘的引導下,繼續察看了第七的營區。
天水一帶山青水秀,但也有很多黃土塬,第七軍的駐地便位于城外的黃土塬下,春耕前的兩個月,士兵們在黃土塬上開挖出了一排排的窯洞,開挖出來的黃土又用來填平校場,硬是在窯洞前填出了一個非常大的校場,用作軍事訓練。
當初與西秦作戰時,俘虜了不少敵軍,這些俘虜被分到各軍管束,第七軍分到了五百多人,正一邊從事體力勞動,一邊進行漢化教育,表現好的,将來才有機會加入軍隊,或成為自耕農。表現不好的那你就隻能一直在軍墾農場勞動了。
由于大人都墾荒去了,營地裡隻剩下一些婦孺,老人其實也沒閑着,都在做些納鞋底、補衣服、燒水煮飯的活計。
孩子們多數還太小,實在做不了什麼,多數在校場上亂竄,有的甚至跑到外頭去抓蟲子,玩泥巴。
楊禹看了不由得停下腳步問道:“你們第七軍的學堂怎麼沒有辦起來嗎?”
楊禹微笑點頭道:“是民政,但在我看來也是稅政,宋先生精通經史,當清楚前朝沒少出台打擊豪強兼并土地的政令,然這些政令真抑制住豪強兼并土地的行為了嗎?秦漢兩朝,朝廷皆有規定,五大夫受田不得多于二十五頃,列侯不得多于九十五頃,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豪強可以隐報,可以詭寄,以各種手段變相兼并土地,朝廷可奈之何?最終豪強占有的土地越來越多,朝廷的财稅越來越少,國庫空虛,災年一至,無力赈濟,百姓揭竿而起。回到土地兼并一事上,豪強為何要兼并土地,當然是為了逐利,常言道,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曆朝曆代,皆單純将稅賦視為維持朝廷運轉所需,最多也就是有餘錢時赈災,這其實是過于片面了。在我看來,稅賦并非越少越好,因為稅賦除了用來維持朝廷運轉外,其最主要的功能應該是用來促進生産發展和保證社會盡可能的公平,首先,好的稅政本身就應該具備一定的抑制兼并的功能,即便兼并最終難以避免,也要保證稅賦不因兼并而減少,如此國家才有轉移支付的能力,所謂的轉移支付,簡單來說就是富者應多交稅,國家再用這部分稅收來給貧者提供幫助。如果一個國家的稅政缺少了這些功能,即便再賢明的君主,也避免不了王朝走向滅亡。”
楊禹的話擲地有聲,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不難懂,大家都是一點即明,但曆代在這一點上都陷入了一個怪圈,官僚士紳本身就是兼并土地最多的群體,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置國家存亡于不顧。
楊禹的一番話,讓宋茂等人沉默了,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自古以來,皇帝要依靠官員治理天下,因此便要給官員一些特權,其中很重要的一項特權就是免除稅賦,而官員有了這項特權,又免不了要兼并土地,兼并到最後,必定會造成大量普通老百姓失去田地,難以生存,國家的稅源也因此枯竭,難有作為。于是反旗四起,王朝更替,漢末便是這個樣子。
如果漢末不是土地兼并過于嚴重,民不聊生,便不會有黃巾軍起事。
朝堂上的争權奪利什麼時候都有,沒有黃巾軍起事,朝堂上的争權奪利就算嚴重些,也不至于天下大亂,禍患綿延至今,以至夏華幾乎亡國滅種。
作為這些深刻的苦難的親曆者,宋茂這樣的大儒不由得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
楊禹沒有直說應該怎麼做,其實他每次昏迷後所到的那個世界雖然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但肯定不能照搬,這方面楊禹自己也還在思考,他現在把這命題抛出來,用意是由着這些精英先思考,看看有沒有人能想出更适合的辦法,總之,他還沒有膚淺到以為自己一聲命下,便能改變一切。
不管什麼時候,每一樣大政的推行,都必須先讓大家形成一個共識,有了共識作為基礎,政策才可能推行下去,否則你有多強硬,所承受的反彈就會有多強烈。
就像當初的王莽,他所推行的新政其實極有創造性,頗有點穿越人士的風格,其初衷也确實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好,但這些新政實施下去後基本都走樣了,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王莽這個新朝的開國之君也因此成了亡國之君。
楊禹提出這個命題,就是希望宋茂這樣的人去反思,然後以他的聲望、他的影響力,把他反思的結果慢慢推動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才有可能在政策層面推行。
當然了,如果連宋茂這樣的人反思的結果都是保留官員士紳所有的特權,那麼一切免談,楊禹絕對不會再去引爆這個雷,因為那隻會和王莽一樣,得到一個相反的結果。
宴席過後,上榜的三十人,并沒有立即放官,楊禹是讓他們跟着自己和杜恒學了一個月,才放他們到各郡縣為官。
此時,剛好天氣轉暖,整個秦州的春耕也開始了。
上邽城外,有多達六七條河流在此交彙,有西北方流來的渭水,從西面流來的漾水、由南面流來泾谷水、軒轅谷水等等,相傳伏羲、軒轅黃帝皆生于天水。
在第七軍和第八軍上萬人馬的努力下,如今漾水等幾條河流上,被壘起了一道道高高的堤壩,河水從堤壩上的巨石漫過,形成了一道道頗為壯觀的瀑布;上遊的河面被擡高了很多,兩側引出多條灌溉渠道,離河遠處那些原本因幹旱不太适宜耕種的土地,此時也得以大量開墾了出來,變成了良田。
第七軍的五千士兵此時連傍晚的訓練都停了,加上幾百俘虜,以及萬餘軍屬,全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屯田當中。
秦州不缺牛馬,加上曲轅犁的使用,開墾土地的效率高了許多。
以前的犁很笨重,基本都需要兩頭牛三個人,一人在前面牽牛,兩人在後面扶犁才能操作。
楊禹把曲轅犁弄出來後,隻要一牛一人便可操作,掉頭輕松,速度還快,這效率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提高。
楊禹帶着楊子安等人順着新開的溝渠,去看第七軍開墾的土地,正在地裡組織士卒開荒軍長李當歸和長史羅銘見了連忙趕過來拜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開端:開局潘鳳很慌張 女尊之我真不想當綠茶 顧總别虐,蘇小姐另尋新歡了 七零軍婚,嫁給最強兵哥哥 你是我此生,唯一所願 唐人街教父:重生北美1868 修仙丹師 身為穿越者,優秀一點很正常吧? 壞時代 絕世丹帝 不當舔狗後,綠茶校花哭花臉 侯門嫡女流放日常 綜影視:當他們有了姐姐會怎樣 穿書成農女煞星,開局男主就挂了 明日方舟之我當代理博士 龍河圖 一代狂枭 一歸 女帝不要啊我還這麼小 蓋世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