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顧春的喪事前前後後辦了不到三日便匆匆收場,不留心的人甚至未必察覺到曲府有任何不同。除了曲封更為得意自在之外,想必一切都已然恢複到往常的狀态。
也正因如此,當沈亦清在清秋苑中收到曲明的信函之時,不免有些驚訝。事情過去了小半個月,他身為沈顧春的家翁,并沒有任何動靜,此時卻有話要對沈亦清說,實在是不循常理。
屏兒見那封信函躺在沈亦清的案前已有小半晌,她卻一直沒有拆開的意思,心知她定有自己的顧慮,可還是說道:“聽聞曲明老将軍是個人人稱贊的好官,與大姑爺的性情全然不同。”
沈亦清冷聲道:“他那樣的人,配不上姐姐。”
她很少用這樣生硬的口吻與屏兒說話,臉上流露出的厭惡之情教她望着極為陌生,趕忙下意識地伏首跪着請罪道:“小姐恕罪,是奴婢不會說話,以後不會了。”
沈亦清恍神之間,趕忙扶起屏兒道:“你快起來,這是做什麼,不是早就說過了不要随便下跪。”
這倒是不怪屏兒,這些日子以來,沈亦清身上有種說不上來的奇怪感覺。表面上,清秋苑一日既往得與世隔絕一般,過着沒有旁人過問的日子。雖然她對着屏兒他們依然是談笑風生的開朗模樣,但是比起從前心無挂礙的恣意灑脫,沈亦清卻隐隐對每句話都思索斟酌起來。
她不再像從前一樣心直口快,時常将心中所思直接宣之于口。沈亦清一貫是心思缜密的性格,苑裡沒人知道她在想些什麼,隻知道這個不拘小節的女主人愈發有些距離感。
沈亦清見屏兒的眼中依舊殘留着些瞻前顧後,知道自己的話語并不能撫慰她,可眼下她的心思都在應對即将到來的孫家上面。與其讓她與自己一同擔憂,倒不如等這些瑣事都塵埃落定再說。
于是她并不再說些什麼,反倒找些事情來做緩解尴尬一般,拆開曲明的信件。
個中内容居然與她設想的如出一轍,無非是在信中怒斥自己的不肖子居然苛待沈顧春,做出違背忠義孝道的事情,繼而向她這個沈顧春的至親道歉請罪。他自稱罪孽深重,既然無法約束兒子的行徑,那麼就理所應當父代子過,由他代為償還。
沈亦清一掃而過,瞧着曲明字字雄渾有力的筆觸,并不像敷衍行事。可她隻是将數頁信箋草草扔在了一邊,不做評價。
如果曲明真的有心替曲府表達愧疚,為何這封信會出現在她的桌面上,而不是沈建安?雖說她與沈顧春是親生姐妹,可從血緣與輩分上來看,沈建安是她們的父親,更應當具備原諒他的權利。
這當中隻有一種可能,曲明甘願做事後諸葛是為了給孫家一個交代。
屏兒見沈亦清看完信之後臉色更加深沉,以為其中寫了什麼讓她不快的内容,卻不敢追問,隻是默不作聲地收起那幾頁紙。
“别收了,燒了吧。”
屏兒以為自己聽錯了:“小姐,您說......燒了?”
沈亦清道:“這種鬼話,本來就不是給活人看的。”
屏兒覺得這樣做若是讓曲府知道了,似乎不是很好,卻不敢違逆,隻得低着頭應和下來。
好在雖然隻是片刻功夫,沈亦清并沒有被怒氣沖昏頭腦而喪失全部理智,前車之鑒尚在,她清楚不該随意妄為。即便她不屑于算計别人,可也正在逐漸學會與那些讓她不齒、不贊同的規則共存。
她稍稍平靜了一些道:“等一下。還是先收好吧,等到孫家來了之後記得送過去。”
屏兒的臉上滿是不解,若是曾經她會直截了當地問沈亦清。可随着近來的察言觀色成了習慣,她隻想着該怎麼做才能為沈亦清分憂,起碼不要讓她更添愁思。
“是。”
瞧着屏兒乖順地拾掇完,悄然離去的背影,沈亦清不動聲色地斂去情緒。
會好起來嗎?一定會!
——
聽說過向陽孫家的實力,隻是真的等到親眼所見,還是教沈亦清不免吃了一驚。
照理說,大梁皇宮的華貴與氣派她是見過的,那麼這塊土地上斥資無數、最為富麗堂皇的玉欄金砌也不過如此。可能看在很多人眼裡是極緻的奢華,抑或夢寐以求的繁華。可沈亦清從未對那些冰冷的器物财寶有過絲毫心動,但是如今迎着孫家入城的隊伍,她卻隻覺得壯觀而恢弘。
興許因為整件事情籌備了數月,大多的辎重細軟已然陸續運來京都,并且早就收拾落定。孫晉良到得早,随行的管家仆從井然有序地安排府邸修繕工作,如今業已完工。故此,孫家一行并未用多麼華貴的冠蓋,家眷一應輕車簡行,不過幾駕馬車。
可是長長的隊列中,剩餘的近百輛車駕上放着的,居然都是成箱的書籍。
早就聽聞孫弘文是大梁清流之首,也是向陽當地首屈一指的缙紳,家資無數,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坐擁天下間最大的藏書閣“博文齋”。
隻是沒有想到,這次孫家搬遷至京都城,竟然将整個博文齋都一同帶了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論其他,遙遙數千裡之距,便是這沿途的陸路行船、風吹日曬,都随時可能對紙張運送造成嚴重的打擊。可是孫家這一趟不但比計劃的行程縮短了許多時日,更是保全了所有物資,任何一本書冊、甚至其中的一張半頁都沒有絲毫損毀。
除了這縱橫十餘條街道的行列之外,更讓人覺得震撼的,是兩側數百名身着素衣布衫的士子學生。他們一個個的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舉止談吐俱是文質彬彬,氣度不俗。其中隻有一小部分是博文齋親傳弟子,大多是各地慕名而來的讀書人。
他們所行大多為了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護送這些數不勝數的典藏孤本,另一則,是為了參加博文齋每三年一期的春闱大考。
須知尋常百姓要走入大梁的仕途之道,主要通過科舉。可在科舉之前的一關,便是朝廷委托博文齋開辦的春闱之試。這是先皇梁文帝之時便定下的規矩,皆因博文齋一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網羅天下間的才學與知識,且都樂為淡泊名利的傳道者。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穿成庶女後我崩壞了劇情 鬥羅之毒上至尊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新聞圈風雲錄 癡情撩撥小侯爺的漫漫追夫路 我降臨于諸天世界 我的黑科技圖書館 溫教授,你家的小作精她甜又野 玄幻之大反派系統 女帝:夫君太強,我隻能躺平 網遊之暗黑風雲 無限血核 弟弟荒天帝也重生了 七神闖蕩六界 全民領主:開局召喚聖女貞德 開局鴻蒙不滅體,碾壓億萬天驕 我在大秦長生不死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離婚後,前妻她悔不當初 都市大妖醫 天行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