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來,李盛待了一會兒就走了,這倆人待在一起,幾乎是李世民眉梢一揚,嘴角一拉,長孫氏都知道他為什麼,不自覺地形成一種老夫老妻心領神會的愛意磁場,兩人時不時就對視一眼随後一起笑起來,也沒人給李盛翻譯一下,這令單身數年的馬馬感到些許不适,有種被這倆人孤立的感覺,撤了撤了。
在他往後面走的時候還聽到李世民在說起最近從各邊夷部族贖回來的漢民如何安置,李二鳳想人口已經想瘋了,把周邊收拾利索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歸還中原人口,另外還囑咐長孫皇後召見命婦讓她們多做點善事,務必要讓歸國的漢民感受到中原的溫暖,施粥搭棚舍錢都行啊。
他往後瞥了一眼——
二鳳正躺在搖椅上,長孫皇後跪坐在旁邊伸出手給他按摩着太陽穴。
李盛甩甩毛,扭頭拒絕了這盆狗糧。
說起來這些年給李盛拉郎配的也不少,但是,都是馬啊!盡管都是些神駿無匹的良馬,那也是馬啊!李盛表示拒絕。
吐蕃和大唐聯姻後,還曾經向大唐求過神馬後裔,為此,還給大唐上貢了一千五百匹良馬,其中還有八十匹是特地挑出來獻給神馬的母馬。
李盛被吓到了——八十多個,後世他老媽給他安排相親都沒這麼離譜啊,但是無論多少個,李盛都是毅然拒絕,每次二鳳把新的小母馬牽進來,李盛都是很兇地把人家趕走,後來二鳳就放棄了。
唐朝臣子們更是對此表示——這吐蕃的贊普做什麼美夢呢!他們從跟随當年的秦王就開始盼着飒露紫的小馬駒,現在連個影子都盼不到,那松贊幹布現在也是瞎想!
關于人口事,李盛兩天後在安和殿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還在起草一份诏書——《令有司勸勉民間嫁娶诏》,就是要鼓勵結婚鼓勵生子,還設定了獎勵,另外把當地的人口繁衍納入當地長官的績效考核,嗯,看來古代就有kpi了。
有了人,還要保住啊,李世民在各州設置醫學博士,為百姓治病,畢竟久經喪亂,中原百姓的身體也受到了很多損傷。
他改良了隋朝的義倉制度,在地方上設立正倉和常平倉。
正倉是用來存放上繳的糧食,維持國家和地方管理的正常運轉;
而常平倉呢,就有點調控經濟的作用了,在糧食價低的時候買入,不要造成谷賤傷農的情況,在糧食歉收的年份用常平倉裡的糧食救濟百姓低價賣出,避免有大戶高價賣糧發國難财。
除此之外,李世民還組織興建了很多大型水利項目,用以灌溉農田,保證莊稼豐收。
因為擔心官員對百姓不好,所有的刺史都是他親自揀選就任。
李世民不但要求治下官員勤政,自己也是如此,勤于政務愛護百姓。
當然了,二鳳的性格是比較張揚熱烈的,有時候他也想要點好東西,但是,他有一個好處——虛心接受勸谏。
他想造些精巧的器物用于宮殿擺設,被朝臣怼——陛下應當勤儉;
想去泰山封禅,被朝臣怼——陛下應當愛惜民力;
貞觀一朝,沒有滅過國的将軍不是猛将;沒有怼過皇帝的朝臣,也同樣不是猛人。
被怼慣了,後面的二鳳自己都會勸自己了。
他素來有氣疾病,不宜在潮濕的環境中待着,于是就想修一個新宮殿,但是還沒修,自己就先打了退堂鼓,覺得所費太多,于國于民負擔太大,于是就此擱置了。
皇帝陛下如此賢德,大臣們很欣慰啊,但是皇帝的身體還是很重要的,于是大臣們上書,宮中卑濕,請陛下營建一樓閣居住。
但是李世民最後也沒有建。
在這樣的治理下,大唐的民生恢複經濟興起,在十年間人口增長将近百分之二十,僅論人口,唐初比舊時文景之治還要更快。
終貞觀一朝,邊夷平定,百姓安居,經濟恢複,文教複興,李世民把一個“既承喪亂之後,又接凋敝之餘”的開局,終于變成了興盛安定的的“貞觀治世”。!
置業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心上的人 紅酒熱吻玫瑰 萬界模拟器,我的大招是平A 七零之重生當神醫 快穿之種田老太太 神仙的婚後都市生活 吃藕 雷祖降臨 甜瘋!冷冰冰的宋律師英年早婚了 當大佬穿成真千金 [大宋少年志]雙身兩願 白富美八零年代生存記 (清穿同人)花開從容 醫界天驕 青山 炮灰與boss的快穿日常 反派總想入贅繼承我的百億遺産[穿書] 枕邊大佬的呢喃 東宮嫡妾(重生) 千蠱江山+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