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這又不是什麼秘密,滿朝文武皆知,嘉靖自然也是知道的。
徐階臉上甚至還有幾分驕傲:“回陛下,正是臣的學生。”
嘉靖又問:“為何推薦此人?”
徐階又說:“世子早慧過人,聞則能誦,年僅四歲,已經熟記多部經典。臣以為常人難以勝任世子講官,唯有相同經曆者,方能更好教授世子,為其釋疑。”
“張居正年少聰穎,乃是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三歲中舉,十七歲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正是世子講官最合适的人選。”【1】
神童的思維和想法往往不被世人理解,普通人隻會把天才變得平庸,隻有天才了解天才的内心世界,并且正确引導和教育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同樣出類拔萃,而不至泯然衆人。
張居正這簡曆,縱觀整個科舉考試的考生,也實屬罕見。
翰林院卧虎藏龍,隻有張居正,才是那個讓嘉靖無法拒絕的選擇。
對于徐階的推舉,他很滿意,并立即下旨,開春之後,擇吉日,由張居正為世子講學,教授其經史子集。
徐階心中大喜,領旨退下。
這些年,為了扳倒嚴嵩這個大奸臣,有很多人犧牲掉自己的前途、自由甚至生命。
政治鬥争到了最白熱化的階段,能用的人都頂上去了。但徐階卻将張居正保護得很好,一直讓他當一個不起眼的小翰林。哪怕最後無人可用,徐階也會親自下場,和嚴氏父子同歸于盡,也不會把張居正推出去。
如果,他徐階這輩子的政治理想注定無法實現,那就留待他的學生張居正去實現。
曾經有一個人,說過這樣一段話:“天下之能士盡在京城。而我看來,興我王學者并非華亭,亡我王學者也非分宜,興亡隻在江陵。”
以華亭、分宜和江陵是以家鄉分别指代三人:華亭是徐階、分宜指嚴嵩,江陵便是張居正。
這話雖然不是直接對徐階說的,但也很快傳到了徐階耳朵裡。
整個朝廷都知道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但張居正從不避諱與徐階的接觸,正大光明出入徐階府邸。但他也能和嚴黨官員談笑風生,穿梭于兩派之間,遊刃有餘。
這位年少成名、風華正茂的翰林院編修,身在政治鬥争的漩渦中心,又能遊離于刀光劍影之外,徐階對他的保護隻是其次,他本人超高的政治才能才是關鍵。
張居正一直在翰林院默默無聞的幹了幾年,前段時間才升了個國子監司業,負責協助高拱管理國子監事務。
徐階本是想要推舉他去裕王府邸,去做裕王的講官。
但從年初開始,嘉靖就多次在群臣面前提到要讓小皇孫讀書,給他找講官。
不管是皇太子還是皇子,都是由太監,也就是他們的伴讀開蒙。皇太子八歲(虛歲)出閣讀書,其他皇子14歲成年之後封爵、賜婚。指派翰林院檢讨充當講官,跟随親王一同入藩國講學。
按理說,皇孫讀書,由太監教他認認字,背背文章就是了,用不着正經找個翰林教他讀書。
稍微一琢磨,徐階就知道了其中的用意——嘉靖不喜歡兒子,尤其不喜歡裕王,認為他性情溫厚,不夠機靈,也不夠強硬。
這明擺着是要效仿成祖,将兒子擱一邊,一心一意培養孫子。
徐階立刻就想到了張居正,比起裕王講官,在皇上眼皮底下盡心培養皇孫,豈不更加前途無量。
況且,皇孫年僅四歲(虛歲),精力不濟,隻讀半天書,下午張居正可以繼續當他的國子監司業。
上午給皇孫當老師,培養帝國未來接班人,下午到國子監當老師,從衆多生源中挑選精英中的精英,成為自己的門生,為己所用。
半年前,主持修繕萬壽宮的時候,徐階就找到了張居正,透露自己想要推舉他的意思,沒想到卻被張居正拒絕了。
他竟然拒絕了?!
徐階實在不理解,翰林院那群人精,哪個不是眼巴巴的望着,燒香拜神找關系,希望此等美差能落到自己頭上。
他張居正,年紀輕輕考上進士,在翰林院當了幾年的編修,眼看熬出頭了。這麼好的機會,他憑什麼拒絕?
張居正拒絕,自然有他的理由。
荊州府神童、少年舉人、裕王講官、内閣首輔,改革變法,死後抄家……這所有的一切,他已經經曆過一遍。
再次睜眼,他還是那個十二歲考中秀才的荊州府神童,但時間有些對不上。
比起前世,晚了五六年的光陰。
但在第二年的鄉試中,張居正還是遇見了那位湖廣巡撫顧璘,對方當場解下犀帶贈予他。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福澤有餘[重生]+番外 弟弟都是狼 Blood X Blood+番外 她從地獄而來,一身煞 江湖遍地是奇葩+番外 入獄 穿越與反穿越 那一年的奇怪事件 強勢鎖婚:傅少的啞巴新妻 逆天之縱情天地 鬥戰神 窮的隻剩八百萬[穿書] 術法界 網遊:變成錦鯉的我真的是奶媽 農女珍珠的悠閑生活+番外 女戶+番外 雷古勒斯_+番外 不死+番外 留學+番外 神豪反派:攻略女主竟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