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曆法紛争,權力之變
後來的戰國時期,國家争鬥不止,隻顧應對敵國的侵略和解決緊急問題,豈有心思顧及這些事情呢!當時唯有鄒衍,深谙五德衍變之理,通過廣泛傳播消息來顯揚諸侯國的威望。但因秦國滅亡後,戰亂頻繁,高祖剛登基不久,還沒有閑暇去顧及這些事情。不過,高祖也稍微推崇了五勝之說,自以為得到了水德的祥瑞,将黃河更名為「德水」,并将其置于十月,表色上為黑。然而,曆經閏馀的調整,無法真正見證其真實性。
漢興時,高祖說過「北畤待我而起」,也自以為得到了土德的祥瑞。雖然明習曆法的張蒼等人都認同這一說法。當時天下初定,國家正處于奠基之時,高後作為女主也沒有過多的顧慮,所以繼承了秦朝的曆法服色。
直到孝文帝時,魯國的公孫臣上書稱「漢得到土德,應該更換元始,改正曆,變更服色。當有瑞相顯,瑞龍應該出現」。這件事下到丞相張蒼那裡,張蒼作為學習律曆的人,認為這并不正确,便将此事罷掉。之後黃龍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紀年的标志,張蒼因此自願辭官,其有關論着也未能成書。而新垣平依靠占星術說了一些關于正曆服色的事情,得寵之後發動了起義,所以孝文帝廢除了此事而不再去追問。
到了現今上位之時,特地請來方士唐都進行天文學劃分;而巴落下闳根據運算轉曆,然後将日辰度數與夏曆一緻。于是改元,更換了官号,并封泰山。同時诏令禦史官曰:「最近,有司稱星度尚未确定,廣延宣讨,以理清星度,尚未能夠完善。據聞古時黃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驗,确定清濁,劃分五部,建立氣物分數。然而這僅僅是初始階段。書籍缺乏樂弛,朕非常痛心。朕隻是未能按照明晰之法來統禦日分,暫且依據水德的勝利來劃定。今天順應夏至,黃鐘為宮,林鐘為徵,太蔟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從此以後,氣息又恢複正常,音律又變得清晰,名稱也恢複正常變化,直至子日當冬至,則陰陽離合之道得以實行。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經驗證,因此将以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号為『焉逢攝提格』,月名為『畢聚』。日得甲子,則夜間朔旦為冬至。」
這篇文章以戰國時期曆法的變遷為線索,展示了戰國時期國家的紛亂和統一的努力。文章通過描述戰亂頻繁的戰國時期,國家領導者因應戰局,忽略了統一曆法的重要性,隻有鄒衍深谙五德衍變之理,通過傳播消息來維系各國的聲望。然而,由于戰亂頻繁,國家未能真正關注曆法的演變,直到漢朝的興起才有所更改。
文章中還描繪了漢興時期,以及孝文帝時期有關曆法的争議。高祖自認為得到了土德和水德的祥瑞,但曆法的改變并未得到廣泛認同。孝文帝時,有人上書建議改變曆法,但被學習律曆的張蒼否定。之後,黃龍的出現成為了一個新紀年的标志,張蒼因此自願辭官。新垣平憑借占星術得到寵幸,但最終卻引發了叛亂,導緻孝文帝廢止了有關曆法的争議。
在朝代更叠之後,現今的君主請來方士唐都進行天文學劃分,最終确定了曆法與服色。這次改革也引發了社會上對于曆法的疑慮和讨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統一曆法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以及曆法改革背後的權力争奪和政治考量。
讀完這篇文章,令人深深感受到了曆法的重要性在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中的地位。曆法的改變往往伴随着權力的争奪和政治意圖,而不僅僅是科學方法的發展。這也提醒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對待曆法的變革要理性和客觀,避免将其過度政治化。
158、星辰奇觀:發現古代天文學的奇迹與智慧
中宮的天極星,其中一顆明亮的星星,是太一經常居住的地方;旁邊的三顆星星是三位公卿,也稱為子屬。後面的四顆星星,最大的一顆是正妃,其他三顆是後宮的成員。環繞着中宮的是十二顆守衛星星,被稱為紫宮。
前面的一列稱為直鬥口的三顆星星,在北方是兌星,有時出現有時消失,被稱為陰德,也有人稱之為天一。紫宮左邊的三顆星星稱為天槍,右邊的五顆星星稱為天棓,後面的六顆星星連接起來形成了漢抵營室,被稱為閣道。
北鬥七星,所謂「旋、玑、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位于南鬥,魁枕參首。在昏時建的是杓星;杓星自華夏以西南方向。夜半時建的是衡星;衡星位于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時建的是魁星;魁星位于海岱以東北方向。鬥星象征帝車,運行于中央,統治着四方。分配陰陽,建立四時,平衡五行,轉移節氣,确定各種紀年法,都與鬥星有關。
鬥魁和戴匡之間有六顆星星,稱為文昌宮:第一顆是上将,第二顆是次将,第三顆是貴相,第四顆是司命,第五顆是司中,第六顆是司祿。在鬥魁這個區域内,代表貴人的存在。鬥魁下面的六顆星星,兩兩相對,被稱為三能。三能中的星星顔色和諧,君臣和好;如果不和諧,則表示乖戾。輔助星星明亮接近,輔佐的臣子親密強大;輔助星星較小,則表示疏遠、弱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杓星的頂端有兩顆星星:内部一顆是矛,象征着威武;外部一顆是盾,象征天鋒。有句圓的十五顆星星,屬于杓星,被稱為賤人之牢。其中星星實際上代表囚徒衆多,而空缺則表示逃脫。
天一、天槍、天棓、矛、盾搖動不定,龍角更大,兵亂起來。
東宮蒼龍,指的是房星和心星。心星是明堂,最大的星星是天王,前後的星星是子屬。不希望星星直接對準,如果直接對準,則天王失去計算能力。房星是府,又稱為天驷。其陰側有右骖。旁邊有兩顆星星被稱為衿星;北方的一顆星星被稱為轄星。東北方的十二顆星星彎曲形成旗星。旗星的中心四顆星星被稱為天市;其中的六顆星星被稱為市樓。市樓中星星衆多則實際,空缺則稀少。房星南邊的衆多星星被稱為騎官。
左邊的角星是李星;右邊的角星是将星。較大的角星是天王帝廷。兩旁各有三顆星星,形成鼎足狀,稱為攝提。攝提指的是直鬥杓指向的地方,用以确定時節,因此被稱為「攝提格」。亢星是疏廟,主管疾病。其北邊和南邊的兩顆大星分别被稱為南門。氐星代表天根,主管瘟疫。
尾星代表九子,指君臣關系;若星星相絕不和諧。箕星代表貌美善舞的賓客,也稱為口舌之星。
當火犯到守護角星時,就會有戰争發生。房星和心星,天王們都讨厭這種情況。
這篇文章,通過對星宿的介紹,讓人們對古代天文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作品以中宮的天極星為切入點,詳細描述了不同星宿的命名和位置,令人歎為觀止。
文章中,作者提到的北鬥七星、鬥魁及其周圍的星辰都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北鬥七星被賦予“旋、玑、玉衡以齊七政”的含義,象征着統治四方、平衡五行的力量。鬥魁則代表貴人和助手,而周圍的三能、輔助星等更是影響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的重要因素。
這些星辰的擺放和運行方式都與天文現象和自然規律有關。文章中提到,它們不僅與建立時間制度、劃分四時,還與紀年法的制定有密切關系。這些星辰的亮度、排列方式甚至空缺都有所代表,對于古代人來說,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信息來源。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讓人對古代天文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星辰之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星辰奇妙的排列和分布,給人帶來了無限遐想和想象力。這些星辰不僅對古代人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給我們現代人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同時,這些星辰的象征意義也讓人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
從古至今,星辰的運行和排列方式雖然沒有改變,但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和理解一直在不斷地演變和深化。而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就是對宇宙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渴求,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探索這個廣闊的星辰世界。
158、星辰守護的天宮之謎:南宮衡與宇宙秩序的維護
南宮是權、衡的象征。衡是太微宮,是三光之地方。可以平定天下,維護十二星宿的順序。在衡中,有十二名臣:西方是将星,東方是相星,南方是四個執法星,中央是端門,門的左右是掖門。在門内有六個星宿,代表諸侯。再往裡面是五個星宿,代表五帝坐在那裡。再往裡面是聚集了十五個星宿的郎位,旁邊還有一個大星宿,代表将位。月亮和五個行星順着軌道進入天宮,司掌它們的出入和守護的職責,是負責處罰天子的罪惡。它們如果違背規定軌道而進入,根據所犯錯誤進行相應的判罰;而中央坐席裡的星辰,都是衆下臣群從謀議的。金、火星尤為重要,其地位更加特殊顯赫。在衡的西邊有五顆星辰,叫做少微星,代表士大夫。權是指軒轅帝,軒轅是黃龍的體現。正前方的一個大星是女主象征;旁邊的兩個小星是車夫和後宮侍女。月亮和五個行星如果犯了衡的規定,将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東井代表水的事務。在它的西邊有一個曲星叫做钺星。北方是北河,南方是南河,兩河之間是關梁。關梁是指輿鬼的事務;中央的白色星星代表吉祥之象。火星守護南北河,當有戰争爆發時,糧食不會豐收。所以,施行德政可以影響到衡,觀察潢宮可影響到帝位,傷害钺星可以導緻禍亂,誅殺井星可以導緻災害,誅殺質星可以制裁官員。
柳樹是代表鳥類的,主司木草之事。七個星宿代表領導職位,負責緊急的事務處理。張星和素星代表宮廷的廚房,管理盛酒之人。翼星代表羽翅,主要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轸星代表車輛和風,它旁邊有一個小星宿叫做長沙星,明亮的程度不高;如果它和四顆行星一起進入轸星的位置,戰争就會爆發。轸星南方的衆多星星被稱為天庫樓,有五個車。如果車角加益衆多,或者不完整,就無法使用車馬。
西宮指的是鹹池,也就是天五潢。天五潢是五帝的駐地。火星進入後會導緻旱災,金星進入後會帶來戰争,水星進入後會引發洪水。鹹池中間有三根柱子;如果柱子不完整,就會有戰争爆發。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侯門貴女 周一見 大漠狂歌(GL) 妖書/養靈人(gl)【第1部完結】 凡修奇幻組合 邪王追妻:廢柴小獸妃 雙姝劫匪(古仙魔) 我在星際供奉老祖宗 我本厚道(gl) 光芒如你+番外 狼狐千世情 師兄馬甲暴了後,男主秒變偏執狂 血櫻散漫 乖軟夫郎馴夫記 福女寵後(穿書)+番外 救命!系統竟然讓我攻略四個男人 就想和你在一起 嬌軟知青太純欲,糙漢一眼淪陷 假千金撿破爛?系統虐渣變廢為寶 奪過來,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