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清穿日常 > 第121頁(第1頁)

第121頁(第1頁)

康熙去了上書房的事太子已經聽說了,進來時見他面色松動,立刻找機會跪下,一個勁的認錯,勾起了皇上的慈父心腸。見皇上也跟着落淚,太子真是松了口氣。父子二人相談甚歡。各自抹了淚後,康熙失笑,道:&ldo;你連兒子都有了,怎麼還這麼愛哭呢?&rdo;太子垂頭:&ldo;兒子在阿瑪面前,永遠都如垂髻小兒一般。&rdo;康熙輕歎,叫梁九功:&ldo;去太子那裡拿衣衫來給太子換上。&rdo;又跪又哭的,太子身上的衣服早不能看了。梁九功出去這回就沒叫魏珠了,顯見皇上和太子談得正好,這種露臉的好事怎麼能叫這孫子?他喊來自己的徒弟,叫他往毓慶宮跑一趟,暗中叮囑道:&ldo;若有人問起,隻管說不是壞事。&rdo;魏珠見梁九功沒再喊他,反叫了他的徒弟,眼一眯暗道:這老不死的……看來殿裡的情形不賴啊……他眼珠子一轉,走到暗處叫來一不起眼的灑掃太監,像自言自語道:&ldo;太子起來了。&rdo;說完自己就走出來了。一刻後,跑毓慶宮取衣服的人回來,這灑掃太監才離開。看到消息透出去了,魏珠才滿意的笑起來。外面盯着這件事的人多着呢。皇上叫太子是剛過午,午膳沒用完,直郡王就在府裡聽說了。人家都說直郡王是莽夫,不知在他的府裡,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他的書房。他站起來,隔着窗子望着宮裡。皇上……思念太子了嗎……康熙留了太子用膳,梁九功極精明的上的全是太子以前在這裡用膳時愛吃的,康熙一時情動,回過神來也打算再續一續父子之情。既要施恩,自然對梁九功這番安排極滿意。太子更是感動的又紅了眼圈。康熙親自給他布菜,安撫道:&ldo;這是你往日愛吃的,嘗嘗看還是不是這個味。&rdo;太子哽咽着吃進嘴裡,味如嚼蠟,眼卻一眨,兩滴淚滾珠般滑下臉頰,道:&ldo;兒子夢裡都想着這個味兒呢。&rdo;說着就笑了,連道好吃,好吃。康熙心中暗歎,見太子面色蒼白,身形消瘦,可見這幾年下來太子也是受了磋磨的。雖然無人敢當面給他難堪,私底下卻也受了不少冷眼吧?想着又給他挾了幾筷子,道:&ldo;喜歡就多吃幾口,叫他們給你做。你是太子,何必委屈自己?&rdo;太子心中苦笑,這剛好一會兒就又來刺他。連忙放下筷子道:&ldo;皇阿瑪賞給兒臣的,是兒臣的福氣,哪敢總叫皇阿瑪這邊的大師傅做給兒子吃?&rdo;康熙也是心中複雜,跟着放下筷子說:&ldo;你我父子,何必這樣生份了?&rdo;這頓飯再往下吃,就沒什麼滋味了。隔了這幾年,遠得不止是人心,還有情份。勉強再接起,各自都不習慣起來。康熙也不知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他既想與太子好好叙一叙這父子情份,卻不想見他這副好像被他這個皇阿瑪迫害的樣子。難道太子在怨恨嗎?這樣一想,太子剛才的話怎麼想都像意有所指。菜吃了不過幾筷子,康熙就沒了胃口,勉強用了小半碗飯,就道:&ldo;收了吧。&rdo;轉頭再對太子解釋,&ldo;朕年紀大了,用得漸少。你若是不夠,再讓他們給你上些。&rdo;太子連忙關心道:&ldo;兒子不孝,皇阿瑪哪裡老了?是不是脾胃不和?或是苦夏?&rdo;反正肯定不是皇上老了才吃不下飯,一定是有其他原因的。康熙露出一絲笑,他也覺得是天氣的緣故:&ldo;或許是太熱了吧。最近總沒胃口。&rdo;梁九功趕緊過來請罪:&ldo;都是奴才侍候得不周。&rdo;要是以前,太子總要罵梁九功兩句,責問他,要他更精心的侍候皇上。可現在,他也隻是端起茶來喝兩口。罵皇上身邊的貼身太監,親近時這叫關心,疏遠時這叫僭越。康熙見他沒有責罵梁九功,想起以前的太子,心中還是歎氣。太子……還是怨恨了吧……兩人無話可說,康熙起了個話頭。他說起今天去上書房,考問小阿哥時就想起了太子。太子配合的做出回憶的樣子來,一臉懷念的道:&ldo;當年兒子連一筆字都是皇阿瑪把着寫的。&rdo;康熙也道:&ldo;是啊,你這孩子,隻教你握筆就教了半個月,糾正過來,隔兩天又忘了。&rdo;太子露出羞慚的笑來。康熙道:&ldo;我記得弘晰和弘晉都大了吧?&rdo;弘晰是太子長子死後,排行第一的阿哥,弘晉排第二,是太子膝下僅有的兩個長成的阿哥了。說起兒子,太子臉上的笑真心了些,道:&ldo;是,弘晰十一了,弘晉才七歲。&rdo;康熙點頭,問:&ldo;嗯,可都起蒙了?&rdo;太子自然不會疏忽了自己兒子的學業,夭折的大阿哥三歲就由他抱着握筆了,這兩個也是一樣。他道:&ldo;隻是由兒子領着先念《論語》。&rdo;康熙跟着就扔下個晴天霹靂打太子頭上了:&ldo;正好年齡也差不多,就讓他們兩個去上書房,跟着十五他們一起讀書吧。&rdo;好大一個餡餅砸下來,讓太子謝了恩回到毓慶宮還有些反應不過來。但也吩咐給弘晰和弘晉收拾起來,把他們兩個叫到身邊再三叮囑。能去上書房進學,這跟他當年出閣讀書還不是一回事,但這等同于把弘晰和弘晉推到大家面前了。這是個加大他這個太子砝碼的機會。這是漢人的江山,他們最重嫡出。但好夢從來容易醒。第二天,太子就聽說皇上下旨,叫諸阿哥府中年滿六歲的都可送進上書房讀書。太子:&ldo;……呵呵。&rdo;就算如此,他也是太子。75、慈母教子皇上這道旨真是讓諸位阿哥們喜不自禁!京裡實實在在的熱鬧了一場。但冷靜下來後,各府郡王貝勒們卻不約而同的隻送進宮了一個阿哥,多數都是府裡的長子或嫡子。四爺跟幾個兄弟想的一樣,皇上叫送皇孫們進上書房,這雖然是恩旨,他們也不能占太多便宜。皇上自有小兒子可以寵愛,待皇孫們的情分實在是有限。與其想着多送幾個進去看能不能博得皇上的寵愛,還不如把寶都壓在一個兒子身上。這個兒子,大約就是各府以後的世子了。就連直郡王,在打聽到這事是由太子那邊的弘晰和弘晉而起後,叫來弘昱叮囑他到了上書房,要以弘晰和弘晉馬首是瞻。&ldo;有什麼事,隻管聽他們的,你不要出頭。若是犯規矩的事,你度量着,若能以調皮、淘氣解釋的,就跟大家一起淘氣。若是會鬧大的,就說是你阿瑪不許你淘氣,要你進上書房好好讀書,不然就要打你闆子。&rdo;弘昱乖乖點頭。直郡王摸着兒子的小腦袋,抱着他寫了一張大字,考了兩段書才放他出去。他到現在膝下也隻有這一個長成的阿哥,萬事都想為他打點周到。關于皇上逼他反太子,他也隻是順水推舟。因為太子,畢竟是祭天啟聖二十多年的太子,他代表着皇權正統。皇上的意思他明白,不過是顧忌兩個成年的兒子權勢太大,逼迫皇權。所以盼着他們打起來,這樣皇權才安穩。要說皇上想廢太子,直郡王自己都不信。不見連皇上對太子也是又拉又打,又壓又扶的嗎?太子真倒下去,第一個麻煩的不是直郡王,而是皇上。太子就等于是大清朝的臉面,誰想自己剝自己的臉皮呢?直郡王雖然看得清楚,可也知道跟太子的仇是已經結下了。他再說無意,這幾年追着太子打壓的人是他,是他背後的明相。就算他現在跑去跟太子說一切與他無關,太子就真會信他?所以,他才交待弘昱到了上書房,要自覺排在弘晰後頭。退一步說,他日後被登基的太子清算時,還能保下弘昱這根苗。進一步說,他真有那一天,此時低頭的弘昱也不算吃虧。前程交給他這個當阿瑪的去掙,是好是歹都是他一肩擔了。好了,全家跟着他雞犬升天,歹了,他一個人去掉腦袋。四爺這裡,也是決定讓弘晖去。不說弘昐還差一歲,就是明年他滿六歲了,四爺也是打算留他在家裡親自教導的。能去上書房念書,這是個身份的象征。是從此将弘晖和府裡其他阿哥拉開距離必須走的一步。日後就算弘晖文武之上比不上兄弟,有進上書房這段經曆跟着,他這世子位就穩如泰山。因為諸府阿哥們都小,不可能再住在宮外日日天不亮就往宮裡奔,到晚上再回來。所以皇上的意思是諸位進宮的小阿哥都在宮裡住着。阿哥所那裡沒地方,所以幹脆都塞進了幾位妃子的宮裡。惠、宜、榮、德四妃年齡都大了,綠頭牌早就撤下來了。皇上不去,那裡就沒什麼可避諱的地方。再說這次得皇上恩旨能進宮讀書的幾府小阿哥,幾乎全都是四妃的親孫子。皇上也高興,說就當這些孩子是替他們的阿瑪給妃子們進孝了。李薇聽四爺說起時有點囧,這不會就是乾隆曾撫育宮中的真正原因吧……其實隻是來上學而已。福晉一邊給弘晖準備進宮的東西,一邊細細交待他,到了永和宮要對德妃娘娘恭敬,要孝順。&ldo;在上書房裡,對待比你年長的堂兄,你要知道恭敬二字。特别是弘晰、弘晉和弘昱,他們兩個是太子家的,一個是直郡王家的。雖然大家年齡都差不多,但論起爵位來,咱們府裡是略遜一籌的,你要記得禮讓。&rdo;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今天也沒能揚帆起航  崩壞:從研究呆鵝開始  重回初三+番外  嫁東宮  滿庭芳  失落大陸+番外  誰規定白月光必須是個人  每次醒來男主都在作死[快穿]  獸世甜寵:大老虎他美色撩人  瑞德羅特+番外  愛誰誰  嬌女有毒:腹黑王爺輕輕撩  美人何處之阿嬌傳  [新月格格同人] 一室春  蕾拉的噩夢  炸年糕  監獄開局,書寫我的奮鬥  渣攻改造,BE逆轉HE  精靈:初始寶可夢是亞古獸  二重銅花門+番外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