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也就是黎佳韻穿過來後的宿主,名叫李令姜。小字阿韫。乃是當今大燕朝最尊貴的永嘉郡主。說她最尊貴,是因為她是當今聖上李持明最寵愛的胞妹。而聖上唯一的胞妹為何隻是個郡主,這其中又有一段公案。
想當初,大燕朝上一任皇帝憲宗李乘風,年少登基,聰敏好學。長到十五歲親政。于是勵精圖治,希求改革,企圖通過一系列舉措将大燕變成一個更為清明的時代。這就使得他長期泡在南書房和乾和殿,很少到後宮去。李乘風至死隻有皇後一人,貴妃一人,妃嫔各一人。而這四個後妃到底也沒能幫他留住一兒半女。皇後曾生有一子,然而誕生僅數月便早夭而亡。貴妃亦曾誕下一子。也僅僅活了幾天便去世了。至于德妃和惠嫔各生下一個女兒。但也分别在兩歲、四歲時離奇早夭。因此憲宗在位數年,于子嗣一脈上竟落得個顆粒無收的結果。及至他撒手人寰時,整個皇宮竟然找不出一個繼承人!又因為他一母所生的兩位兄弟也早已亡故,膝下所出皆是女兒。最後皇室不得已,隻得從李乘風的堂兄瑞郡王膝下過繼一子前來繼承大統。這便是當今陛下,被民間稱為崇德皇帝的李持明。
李持明是瑞王長子。說來心酸。憲宗皇帝膝下無子且沒有親兄弟,其堂兄瑞郡王膝下卻是有五子,四女。分别出自他的七位夫人。他的正妻瑞王妃卻是無所出。九個子女中,尤以長子李持明最為出挑。這李持明,字伯亮,自小便聰慧穎悟,才識過人。且生的形貌昳麗,身材颀長,本是京城出了名的美男子。加之其為人學識淵博,能言善辯。騎術武藝也是宗室子弟中數一數二的。因而被憲宗及其為新皇帝任命的顧命大臣選中,走出王府,登入殿堂,接替了憲宗皇帝成為大燕朝新一任的君主。
新帝登基,改元崇德。李持明還在瑞王府時就是個好說話的。又一向愛放低身段,同文人雅士來往。聽聞他還親自刻印了一套曆來被認為是奠定了本朝士大夫政治地位基礎的理論依據——□□首輔所作的《國士論》,并為之親自做注。這樣一個從頭到腳都對清流文官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的人物,若說士大夫不滿意,那是不可能的。扶持李持明上位的衆多老臣無一不暗自為此居功,私下裡彈冠相慶,笃定的認為新帝一定會如憲宗的父親世宗那般,對滿朝文臣言聽計從。崇德的皇位是老臣們“賞”給他的。對于這班文臣,他的态度隻會比憲宗更加謙卑。
燕朝自立國以來便推崇儒學,沿襲了前朝士大夫與君主共治國家的傳統,有過之而不無極。且由于本朝開國皇帝□□出身草莽,打一開始便十分尊重文人。故而重文輕武的傳統自開國以來延續至今,士大夫群體日益龐大,冗官冗員衆多,吃空饷,勾結地方豪強作惡的醜事也數見不鮮。而由于在朝文官對于朝政的把控已經到了說一不二的程度,這些醜事都被他們的輿論優勢壓了下去。許多時候皇帝的意見已經不甚重要。相反,内閣首輔和清流黨魁們的看法才是國家最後政策的絕對依據。對此盛景,文官們在寫作史書時大書特書,力誇本朝乃是曆代以來的“開化之光”。直到憲宗皇帝登基。
憲宗皇帝李乘風,自十五歲登基後便開始謀求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政策便是均衡文官和武将的地位,減少京師到地方各級機構的冗官冗員。以及将大量集中在地主豪強和士大夫手裡的土地收歸國有重新規劃,并把它們分配到平民百姓手中。
這簡單的幾條,看似輕描淡寫。可一條比一條直觸士大夫群體的利益根基。衆所周知燕國尊師重道,因而教育支出在本國一直是除了日常支出之外最大的一宗。發展到憲宗朝時,這一點已經演變為一種病态的社會風氣。延請名師價格高昂,乃至入知名書院讀書亦是要花費百金。幾乎每一個士大夫入朝為官的路都是家族父母用千金鋪就的。久而久之,在朝官員不再為民請命也不再心系民生。屁股決定腦袋,立場決定言論。他們的地主子弟出身使得他們竭盡全力維護自己家族和出身的利益。因而憲宗的改革在朝中可謂是舉步維艱。
因為這改革,憲宗在位幾十年,連着換了五位首輔。他和諸位大臣之間沒有一天和平日子。而這看不見硝煙一直延續到了他去世那天。甚至就在他去世之後,民間也一直在争議李持明究竟是不是他欽定的繼承人——李持明偏向清流文官,這是個人都知道。可李乘風讨厭文官,這是個人也知道。
終憲宗一朝,衆位清流們幾乎都沒有過過一天舒坦日子。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二營長,老子的意大利刨呢 重生在九六後:屬絲的愛情重啟 被院長兒子盯上怎麼破? 男配總怕我禍害他兄弟(穿×重) 重生後,我成了最強訓練家! 皇後複仇記 病寵(穿越) 道長聽我說 過氣天王[娛樂圈]+番外 快穿:逍遙路人甲 别怕!我就是喜歡你+番外 賽爾号:虛空之主 (魔道祖師同人)追淩 劍挑相思 撒旦危情Ⅲ戒掉緻命情人+番外 甘願淪陷,瘋批大佬會哄會撒嬌 農家小女出馬記 朱門繡卷 金主的名門毒妻+番外 合租 反派我和你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