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他和長孫皇後感情很好,甚至于長孫皇後想要像前朝的獨孤皇後那樣幹政,他估計也不會說什麼。
但若是背後的長孫家族,敢有什麼輕舉妄動的話,那他李世民肯定不會留情面的。
長孫皇後也清楚這一點,非但沒有幹政,還主動抑制外戚,叫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辭去高位,不要管事。
可以說,賢惠得不能再賢惠了。
有這麼好的榜樣在這裡,後面竟然還是出現了外戚幹政,實在愧對他這個先祖啊!
想到這,他又不由對着旁邊的李承乾,道:
“承乾,你以後要記住教育後代,要以父皇與母後為榜樣,杜絕外戚幹政,懂嗎?”
“呃......懂了,父皇。”
李承乾在短暫地愣神之後,果斷地點了點頭。
他可不敢瞎說什麼。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武舉,不能隻局限武藝,還得考察策略,否則那隻能是一名武夫了。”
朱元璋如此評價道。
大唐,或者說武周時期的武舉,主要側重于技勇,重點是馬上槍法,突出的是個人戰鬥力。
但是武舉想招的是将才,一名将才可不能單單隻有個人戰鬥力,還得懂策略,知道如何指揮軍隊。
所以到了宋朝,武舉開始不僅要考武藝,還得考軍事策略,比如兵法之類的。
中間的元朝,武舉被短暫廢止。
直到如今的大明,武舉才再次興起。
并且,朱元璋還為此規定武舉要“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
如果一開始的答策不及格,那麼後面的武藝考試,就不能參加了。
其實他這樣做,也是有私心的。
就是想要“重文輕武”,防止“武力”對自己的皇權構成威脅。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武舉出身的地位不及文舉的進士,其重要性也不如文舉。
甚至于,到現在像樣的武舉制度,都沒有定下來。
什麼時候開始考,完全看皇帝哪一天心血來潮,下令開始武舉。
再加上大明的軍職多半是世襲,或者從行伍提拔上來的。
所以,武舉選将,隻是作為補充形式,真正通過武舉,成為将才的人,并不多。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文和武,并不矛盾。
文科舉人可以改考武科進士,同樣武科舉人也可以改考文科進士。
如此,文武兩途,各展其所學,皆得真才矣。
就像那熊廷弼,文武雙全,大才也!”
康熙如此感歎道。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霸總每天都在裝窮 (守望先鋒同人)【R76】Pull Out the Pin 豪門世婚 天道喊你去開黑,去不去? 心牽 豪門失婚:薄情總裁溫柔妻/失婚 鬼夫人 農家小富婆 我們的幸福 (綜漫同人)熱情老闆絕不輕易狗帶 (陰陽師手遊同人)[博晴]枕草子 小輔助,吉祥物[電競] 三國遊戲之回歸 (西遊同人)[西遊]悟空代購 (默讀同人)[舟渡]夢的解析 梨紙信 冬日戀愛指南 莫斯卡托 末世來臨,我有百倍增幅空間 如何向大佬說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