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大魏風華 > 第九章 真值(第1頁)

第九章 真值(第1頁)

紙箋在高台衆人手中依次傳遞,能做詩會主評,自然是江南地界德高望重的大儒或者年事已高從朝堂退下來的官員,就算詩詞筆力不高,但鑒賞的功夫是怎麼也不會差的。

往日詩會,就算出了上佳的詩詞,高台上的氣氛也顯得輕松,衆人笑談一番,便請某位士子到高台上勉勵兩句,而當這張薄薄的紙箋掠過眼前,衆人便出奇地一緻沉默下來。

這裡是詩會的中心,一舉一動都被所有人看在眼裡,古怪的氣氛便像是瘟疫一般蔓延開去。

連舞台上表演的青樓女子們,也不由對這邊的動靜産生好奇,放慢了撫琴的手往這邊看來。

至于被吸引過來的士子,就更多了。

“陳公他們難道是出了佳作?”

“何等佳作才能讓十幾位主評都拿捏不定?我剛才聽見些動靜,多半是那姓楊的寫些狗屁不通的東西,主評們又顧忌他爹臉面,不好明說。”

“也是”

自然也有心急的士子已經高聲發問:“陳翁,可是詩作有什麼問題?豈可獨自賞析,不如念出來讓衆人評點一番?”

老者手指在桌面輕彈,見台上衆人也已看過紙箋,便笑道:“嗯是得念上一念,擡頭五字,浣溪沙,端午,下接,輕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念到這裡,他停了停,卻沒有繼續念下去,環視一圈,台下的議論交談聲果然淡了下去,剛才還朝着楊岢方向投去揶揄目光的士子們,隻是一個個眉頭緊蹙,重品着這寥寥幾句。

過了半晌,才有人開口:“浣溪沙唐教坊司曲詞牌?”

“該是,”又有人接,“以唐人韓偓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應該還有三句。”

老者欣賞地看了那士子一眼,贊了一聲博學。

大魏文壇,此時仍以詩賦為主,詞令雖然自唐時便已開山,此時也已經登堂入室,但還一直未見成熟。

說到底還是因為詞作最大的特點是貼合韻律,長短參差,可以由優伶樂師唱出來,但因為内容多半訴相思閨怨,而且不重格律,所以不為大魏文人所重。

在大魏,詞作依然隻是詩餘。

當然,文壇興盛,作詞的文人自然也是有的,比如今日端午詩會,寫詞的士子也有不少,但都沒在十幾位主評這裡拿到太高的評價。

畢竟都脫不了小家子氣的毛病,但這浣溪沙的上阙三句實在是不像小家子氣的寫法。

看起來倒像是來了這臨水平台,随手拿起筆,輕描淡寫地用些字畫出了這片風景。

但如此筆力

一片沉默重,老者頓了頓,才繼續念了下去: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挂綠雲鬟。”

用上了讀書人慣用的抑揚頓挫,再加上老者熟知詞作韻律,誦念之下,便揚起了些詞作本身自帶的輕柔舒緩味道。

其實詞作到了這裡,筆力意境高低也多少能看個七七八八了,單論寫景描人述物,這寥寥幾句實在是能讓在場衆人難以望其項背。

然後便是最後一句:

“佳人相見一千年。”

從寫景到相思,往日看起來矯情刻意的詞作,卻一點也沒有矯揉造作的味道,端午時節的風物,水邊相約的兩人,幾乎寫得入木三分。

老者的聲音落下,台下卻久久無人說話,都沉默在這份筆力和意境裡。

詞還能這樣寫?

“好詞啊”素以嚴厲出名的大儒點點頭,“可評上佳。”

“僅僅上佳?”

“終究是詩會,若點一詞作為魁首,怕是不能服衆,”大儒撫了撫胡須,“而且此詞究竟出自誰手還難說。”

“的确,”老者笑道,“不過此詞一出,今後詩會情形如何,就難說了。”

最後一句并沒有刻意壓低聲音,片刻沉默過後,台下的士子們爆發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明末:人在遼東,請大帥赴死  沒有掌紋的女孩  大時代之巅  三國:與宏哥稱兄道弟,再築大漢  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  感染者之城  四合院大國工匠  反轉人生之物聯網之巅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學習百倍暴擊,我從此天下無敵  胡不歸  大唐騰飛之路  盛世文娛  三國首富:邢道榮之貨币收割機  死劫(沒有掌紋的女孩續)  (轟出同人)接吻無需征求意見  靈異情緣  大哥,臣弟助你上位  蓋世狂龍  這個穿越有點早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