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大地版圖如棋局般錯綜複雜,各路英豪紛紛崛起,争奪着那虛無缥缈的正統之名。
河北之地,東西二路,本是宋朝故土,卻因時局動蕩,成了趙偲自立為王,号稱“東宋”的沃土。
一時間,這方天地内,龍旗飄揚,卻也暗流湧動,正邪難辨。
趙偲,這位自封的帝王,于亂世中尋得一隅安身立命之所,心中卻藏着吞吐天下的野心。
他深知,若要坐穩這江山,除了内修政理,外交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于是,他派出了麾下強将——董林,踏上了前往齊國的征途,意圖借齊國之力,為自己正名,讓“東宋”之名響徹四海。
董林背負着趙偲的厚望,跨馬揚鞭,穿越千山萬水,終至齊國都城——泰山。
此時的泰山,雲霧缭繞,仿佛是天界與人間的分界,而董林即将踏入的,便是那決定“東宋”命運的朝堂之上。
武百端坐于朝堂之上,龍袍加身,威嚴不可侵犯。
當董林踏入這金碧輝煌的宮殿,跪拜高呼“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時,武百的目光如炬,審視着這位遠道而來的使者。
“平身。”武百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董林起身,恭敬地站立于堂下,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此行目的:“我家皇上派我來,是欲與大齊結秦晉之好,共謀天下大事,建立兩國之交的。”
武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故意問道:“你家皇帝?哪一位?這天下間,姓趙的皇帝可不止一位。”
董林聞言,心中雖有幾分忐忑,但面上依舊鎮定自若,答道:“自然是趙偲陛下,他乃真龍天子,于東西二路建立東宋,以繼大宋之正統。”
武百聞言,哈哈大笑,笑聲中帶着幾分不屑:“你家也是宋,那趙佶的宋朝也是宋,我這做皇帝的,到底該承認哪一個?你倒是給我說說看。”
董林早有準備,他向前一步,言辭懇切:“陛下明鑒,我東宋雖新立,但承襲大宋血脈,乃是正統無疑。”
“那趙佶雖居中原,然其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已失民心。”
“而我東宋,自趙偲陛下登基以來,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天命所歸,望陛下明察。”
武百收起笑容,目光如劍,直刺董林心底:“你家正統?哼,好一個冠冕堂皇之詞!東西二路,自古便是隋國之地,既非你宋,亦非你東宋,你們這般擅自割據,豈非是強盜行徑,非法之極!”
董林聞言,心中一凜,但他深知此行責任重大,不容退縮。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辯解道:“陛下此言差矣,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東宋雖起于微末,卻順應民心,乃是曆史之必然。”
“至于東西二路,雖曾為隋土,然隋已亡國多年,土地無主,我東宋得之,亦是天意。”
“望陛下念及兩國和平,共謀發展,勿使刀兵相見,傷了和氣。”
武百目光如炬,直言不諱道:“要想讓我大齊承認你東宋之存在,非在土地上有所作為不可。”
“昔日隋國之地,今被爾等瓜分,若欲平息我主之怒,須得讓隋國複國,否則,即便趙佶不征,我齊國大軍亦将踏平你東宋河山!”
董林面不改色,上前一步,拱手問道:“那麼,陛下對于隋國複國,可有具體方案?我東宋願聞其詳。”
武百冷笑一聲,緩緩道出條件:“河北西路,可歸你東宋所有,但河北東路,必須歸還隋國。”
“此乃底線,若不同意,一切免談。”
董林聞言,心中雖有萬般不願,但礙于形勢,隻得暫且應承:“好!我即刻返回,将此意禀告我家聖上。”
武百點了點頭,以示滿意,随後轉身離去,留下一片議論紛紛的大殿。
董林不敢耽擱,即刻啟程返回大名府。沿途所見,皆是百姓安居樂業之景,卻不知這和平之下,暗流湧動。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将這燙手山芋呈于義父高俅面前。
回到大名府,董林直奔高俅府邸。府門之外,守衛森嚴,卻也難掩其内之繁華。董林步入廳堂,跪拜于地,高聲道:“兒臣拜見義父!”
高俅聞聲而出,見董林神色匆匆,便知必有要事。他扶起董林,關切地問道:“回來了,路上可還順利?那武百究竟是何意思,快快說來。”
董林起身,将齊國使者的條件一五一十地禀告給高俅。言畢,廳堂内陷入了一片沉寂,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似乎在訴說着這亂世的無奈。
高俅眉頭緊鎖,背手而立,凝視着窗外的遠方,仿佛在思考着國家的未來。良久,他緩緩開口:“如果我們把河北東路歸還給隋國,那麼,齊國真的會如他們所言,承認我們,甚至支持我們嗎?”
董林搖了搖頭,答道:“他們并未明确表态,隻是提出了這個條件,作為承認我們的前提。”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和你的重逢 報應和因果輪回 我就是你們的天敵 侯門主母操勞至死,重生後不伺候了 網遊之九轉輪回 明尊 沒有家産繼承,隻能自己努力了 八零寡婦分家,攜崽帶全村暴富了 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選之子 絕脈高手 我為懲奸除惡而死,你們哭什麼? 末世寶媽不聖母,空間囤貨養崽忙 想當老師的我,被迫加入十二紋章 草根書記 重生後争做富一代 誰慣你啊!娘娘她一心隻想退婚 寵妾滅妻?神醫主母重生後殺瘋了 徒兒,下山禍害你絕色師姐們去吧 貴女又美又飒,病嬌殿下寵上瘾 在冬季說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