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劉景仁催得很急,直到初七,連城他們才把這些東西準備齊全。
正月初八,劉景仁帶着景義、連城和老吳開始安裝硝酸制備設備,大家用一個兩人合抱的鑄鐵支架把磁缸支起來,又把瓷罩扣在磁缸上面,用鑄鐵支架上方的活動吊杆将瓷罩固定起來,這樣磁缸和瓷罩就變成了一個可上下開合的結構,又在支架旁邊支起液化箱,用膠皮管将液化箱同瓷罩彎頭相連,再将液化箱下面銅管與放置在旁邊的瓷罐相連。這樣原始的“硝酸發生器”就做好了。
安裝好以後,劉景仁把景義和工人留下來,詳細講述了反應發生的過程和細節,然後在磁缸中裝上硝石,合上瓷罩,在磁缸兩耳的瓷槽中逐漸加上王水,磁缸裡傳出“呲、呲、呲”的聲音,一股淡淡的刺鼻氣味傳出來,過了一會兒,插在瓷罐清水裡的銅管不時有氣泡冒出來,硝酸反應開始了。
劉景仁讓工人把棉布口罩戴上,等硝石反應完了,就再一次打開瓷罩依次添加硝石和王水。并教景義學習測量硝酸的濃度,在瓷罐中提出一瓷匙硝酸,加上少許膽礬,藍色越淡越好,到了巳時3刻,一罐合乎濃度要求的硝酸溶液制備出來了。
安排好硝酸生産,劉景仁來到五号車間,走到車間東頭,這裡安了一個大鍋台,鐵鍋上面裝了一個帶彎頭的瓷罩,瓷罩上面的彎頭再連接到一個液化箱裡,液化箱下面的銅管再用膠皮管相連通到一個瓷罐裡。劉景仁安排兩個工人,在鐵鍋裡倒上三十斤燒刀子,下面用文火慢燒,用低溫将酒中的乙醇提取到瓷罐裡。
車間西頭是兩排用木闆隔開的許多小隔間,台面上放着瓷坩埚,木棒,瓷壺,劉景仁安排了幾個細心的人造底火,他先詳盡的講述了底火的制作流程,特别強調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又派人取來用三層棉甲摞着釘起來的防護甲和帶着面罩的頭盔作為工作服。
看到這麼厚重的棉甲,一個叫米生的發小先笑了,“景仁,你這是讓我們上戰場呀,怎麼準備的這麼紮實。”就是連城也是一臉納悶兒。
劉景仁不回答,他穿上防護服、戴上面具,再用綢布把口鼻蒙起來,然後才開始操作,看到景仁這麼細心防護,大家面色嚴肅起來,也連忙穿上防護服。
劉景仁在鐵架台上架上坩鍋,沿着坩埚内壁慢慢倒入水銀,然後舉着長柄瓷壺一點一點注入硝酸。坩鍋内“嘭”的一聲冒出一陣煙氣,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他用瓷棒緩緩攪動,等到反應完畢,再用另一個瓷壺加入乙醇,就像水開了一樣,坩埚内無數的氣泡一下子溢出來,他慢慢攪動,氣泡越來越少,坩鍋内漸漸生成一種白色的晶體。
他取出一點點晶體混上細沙,用紙包緊,走出小隔間。
“來,讓你們看看這東西的威力!”他回頭對跟過來的幾個人說,“你們幾個靠後。”他猛地朝地上一甩,“轟”的一聲爆響,地上出現了一個拳頭大的坑。
四個人吓了一跳。
“這是什麼東西?這麼厲害。”連城驚訝道。
“是炸藥!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你們幾個制作時一定注意安全,也要注意保密,任何消息都不能向外洩露,包括父母妻女也不能透露一個字,明白嗎?”劉景仁嚴厲的說。
“明白。”連成幾個面色凝重的說。
“5号車間今後封閉門戶,加派雙崗,外人進出需有我的批示。”劉景仁示範了一遍,又帶着他們幾個人制作了一小木盒晶體,關上大門,派上崗哨,又給崗哨交代了一番,然後帶着小木盒去了裝配車間。
2号車間是子彈裝配車間,由老吳的大兒子吳樹理負責,劉景仁給他安排了十五個工人。
2号車間的東面是制作硝化棉的,這裡安裝有放置硫酸罐和硝酸罐的鐵架,鐵架前面是一個中型坩鍋。兩個工人戴着口罩,用長柄提子給坩埚裡加上硝酸,再逐漸加入硫酸,用瓷棒混合,配置出合适的硝硫混合液,然後把脫脂棉在混合液中浸透,又在旁邊的清水罐中洗幹淨,最後再挂在鐵絲架上晾幹,這樣,硝化棉就做成了。
硝化棉晾幹以後,剪成很小的顆粒,再混上硝石硫磺和碳粉,發射藥的藥粉就制成了。
組裝子彈時,劉景仁原本還想演示一番,可是看到他裝底火和彈頭時的笨拙模樣,吳樹理不忍心,說是讓他自己做。
劉景仁擦一擦額頭的細汗,看着吳樹理靈巧的裝好了三發子彈,他放下心來,看來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沒錯。
到了下午,子彈的制造裝配基本上進入了正軌,劉景仁放下心來。
劉景仁布置完畢,從西門走出來,沿着精煉一廠西邊的巷道向河灘走,巷道西邊是一戶挨着一戶的人家,外牆并不高,院内房梁上挂的黍谷捆和高粱穗就像一捆捆火熱的希望,摞在頭頂上,院子裡沒有人,隻有幾隻雞在悠閑的踱來踱去。
沿着村巷走到南頭,西邊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楊樹林,像一個個驚天巨人一樣的白楊樹擠擠挨挨的站在一起,頭上蒼翠的樹葉在微風中唰唰的招手,透過樹林的間隙,遠遠近近的田地裡,到處都是耕地播種的農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繁忙的季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走過小樹林,前面就是河灘的靶場,靶場上,四叔劉青河正在進行射箭訓練,十條箭道後面排了一隊隊等待射擊的士兵,劉青河站在射箭棚裡,舉着快要和他一般高的二擔弓,張弓搭箭靜靜看着遠方,眼前由紅色石塊鋪成的隔線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南河邊上。
劉青河試射完畢,站在射箭棚西邊,高舉雙手,右手拿着小紅旗,嘴裡發出一連串命令:“跨立、啟弓、靜心、射!”十人一排三箭連珠射,“嗡”的一聲,無數箭支像蜂群一樣的撲向箭靶。二十人一組,共有200多人排成十組,飛快的射擊、回跑、循環前進。
三娃哥的長槍連刺是一絕,這種槍實際上是一杆丈二長的竹竿,前端裝上兩尺長的尖銳槍頭,是步兵對騎兵的利器。這種槍長度大重量也大,刺殺緩慢,擾動很大,要想練準着實不易。
二百多人一人拿着一根刺槍,助跑五步一槍刺中遠處的圓環,才算達到标準。就像撐杆跳運動員一樣,起跳、助跑、躍起、刺擊,已經練的人人冒汗,熱氣騰騰。三娃哥依然拿着短竹杆喊着号子訓練指揮。
劉景仁站在一邊靜靜的看着場子上的訓練,他不發一句話,這新招的400多個士兵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是劉家堡1000多農戶在薩爾浒戰敗後餘下的寶貴的戰争種子,他們大都參加過薩爾浒戰役,都有父兄親朋死在那場戰役中,以這樣的訓練、這樣的裝備,去跟一生都在與野獸搏鬥中生長起來的滿人戰鬥,無異于送死。
戰争應該而且必須是另外一種模式。
什麼樣的武器打什麼樣的仗。哪怕他是五品官,他劉景仁也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把他們送向死路。
喜歡一個人的戰争請大家收藏:(xiakezw)一個人的戰争【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變成教授養的小白蓮 重生炮灰大翻身 千情劫 錦鯉小嬌夫[八零] 唐朝好媳婦 世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嗎 彈丸論破:一個合格的偵探 黑化反派三寸半+番外 寵溺不驚 無限複活,我在修仙界獵鬼封神 九龍奪嫡:我有一個人生模拟器 誤惹總裁:二婚新妻不受寵 被失憶後我進入了快穿世界 食王傳 穿成年代文裡的前妻 醫嫁 穿書後我有了七個弟弟 原來我是太子白月光 歲千秋 大佬的小祖宗今天又拒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