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名的唐代大詩人中,杜牧是其中之一,他與"七絕聖手"李商隐合稱"小李杜",傳之于世的詩作有五百多首,其中《遣懷》、《贈别》等二十餘首更是千古絕唱,讓世人深深記住了這位以擅寫"七言絕句"而着稱的"風流詩人"。
更令人感歎的是,《遣懷》、《贈别》等詩作,都是這位唐詩大咖因感念他曾在揚州這個工作有三個年頭的繁華之地而為之寫下的名篇。他,何以戀戀不忘揚州這個地方呢?
一、杜牧其人
公元803年出生于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的杜牧,字牧之,原本來自高門士族。他的祖上是偉大的詩人杜甫,爺爺杜佑曾是三朝宰相,父親杜從郁雖不濟,也當過正六品的駕部員外郎。
按理,杜牧生活在這樣殷實的仕宦之家,至少可以衣食無憂,幸福地展望美好的未來。
不幸的是,杜牧十歲時,爺爺去世。不久,父親也去世了。杜牧的家境一下中落。原本有遠大理想的杜牧由此失去了支撐,隻好與弟弟杜顗在母親崔氏含辛茹苦的撫養下,相依為命,過了一段困苦的年少歲月。兄弟倆在最艱難時,還曾多次搬家,一度居無定所,甚至到了靠吃野菜維持生活的地步。
不過,這些苦難沒有吓倒杜牧,反而讓他更加堅毅。在"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下,杜牧節衣縮食,克服了年少時期遭遇到的種種困難,如匡衡"鑿壁偷光"一樣一心刻苦念書,不到20歲便博通經史,還專注于軍事研究,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他曾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還向當朝宰相李德裕獻計平虜,得到一片贊譽,視為堪當大任的棟梁。
杜牧在23歲時,便寫下有名的政論文《阿房宮賦》。這篇爆文,後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在當時也為他進士及第鋪平了路。
因杜牧這篇《阿房宮賦》,深得太學博士吳武陵的贊賞。就在杜牧26歲參加科舉考試後,吳武陵就找到時任禮部侍郎的主考官崔郾,申請直接定杜牧為狀元。
隻因杜牧"不拘細節"的生活作風,最終未果。不過,未能蟾宮折桂的杜牧,仍以第五名的好成績進士及第,後高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谏科後,得授弘文館校書郎職務,由此步入仕途。
杜牧為之賦詩《及第後寄長安故人》,表達了自己中舉時的興奮喜悅之情: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将春色入關來。
可見,那時的杜牧,優缺點都很明顯,其才華的确出衆,不過也染上大唐文人很普遍的縱情聲色押妓冶遊的社會習氣,為他後來偏愛倚紅偎綠的揚州、未能實現匡扶正義等遠大抱負植下了誘因。
二、杜牧與揚州
杜牧起初在長安當了兩年小小的京官後,便被下派到地方,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地方幕賓工作,謂之"十年幕府吏,促束簿書宴遊間。"
史載,公元833年,30歲的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看中,授予他揚州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
由此,杜牧便在揚州當了三個年頭的秘書長。他公務之餘,便在揚州追求狎妓治遊的生活,時時沉醉于煙柳繁榮之中自娛自樂,謂之:
男兒所在即為家,百鐘黃金一朵花。
借問春風何處好?綠楊深巷馬頭斜。
據考,杜牧後來寫下的有名的四首詩作都與揚州有關。最有名的就是《遣懷》,系杜牧在公元842年40歲時任黃州刺史,因感念十年前在揚州如夢如幻的歲月所作,從而迎得"風流詩人"之稱: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兩首《贈别》是杜牧當年離任揚州到東都洛陽任監察禦史時所寫的送别詩,也道出杜牧在揚州生活的風流浪蕩: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别.其一》)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末世之獨寵女配 讓你衡山習劍,你竟斬破諸天? 那時偷偷戀着他+番外 管不住的心+番外 推銷誤入帝皇群,皇帝們震驚了! 我垂釣諸天萬界 綜武,帶着李蓮花當老六 香江往事 快穿反派男神有點皮 大唐廣播站2 打斷腿,爬上鋪+番外 過氣小明星的海怪男友+番外 許雨晴沐長風 江果果顧寒煜 滿級大佬種田日常 穿成銀魚後,他對我一見鐘情了 穿越之我乃王妃 科幻天庭,大秦我包攬金榜 我兒朱雄英 正德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