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劍破諸天 > 第15章 備考(第1頁)

第15章 備考(第1頁)

金殿之上,靈太後臨朝,旁邊坐着16歲的明帝。靈太後自從今年春天與丞相高陽王元雍等人聯手肅清元叉後,便改年号孝昌,開始主政。她不顧朝堂非議,把原來的就相好鄭俨召回京師升為中書令。同時又寵幸徐纥、李神軌等貌美才俊的年輕官員。經過心裡、生理、飲食諸多方面的調理,剛幾個月便氣色華貴、雍容細緻,恢複了昔日的神采,一點不像将近四十的人。如今她已大權獨攬,根本不再理會身邊還有個小皇帝,若不是自己親生的,早就因為五年前正光的之變,把他廢掉。

文東武西山呼已畢,太常崔明啟奏:“太後,今年太學選生已經齊聚京師,現已經安置在太學客堂,過幾日大考。本年考生比往年翻倍,錄取是否比往年增加,特啟奏太後示下。”

靈太後擡手道:“禮部,你們的意見呢?”禮部尚書兼尚書右仆射元順為人非常耿直,他已經聽過崔明彙報,知其中有中書令鄭俨等人受賄所制,不過因為還要大考,隻要考試中嚴格把關,相信會把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過濾掉。于是說道:“回太後,的确因為斷了幾年,各地考生增加,不過我已經和太常卿崔大人以及太學祭酒錢決約定好,今年務必嚴格考試,不能讓渾水摸魚、不學無術之人進入太學。入學名額因為斷過,可适當增加一些。”

太後點點頭又問:“吏部呢?城陽王,你怎麼看?”大司馬城陽王元徽現為吏部尚書兼尚書左仆射,和元順同一天任的命。他原來為官清廉、尤其在地方任期和之前吏部低職時很有作為,可惜從太後專權并寵信他以後,他開始與鄭俨等人結黨,且猜忌心強,報複心重,與元順、元淵等人逐漸不睦。聽到太後呼喚,他出班說:“依微臣看,太學中斷幾年,學生減少,應該加倍補充一些生源。太後這幾年不臨政,悉數荒廢,因此現在首要的百廢待興為貴。”

太後不置可否,再問:“中書省的意思呢?”中書令鄭俨搶先出班說:“啟奏太後,臣贊同吏部的意見。據微臣與中書舍人李大人查詢各地中正,托太後鴻福,各地選生今年人才輩出,且比往年出色,因此我們也建議,為弘太後福澤,揚陛下天恩,應該加倍入學名額。”

中書通事徐纥也出班道:“鄭大人所言極是。今盛世之年人才輩出,不僅秀才孝廉人才濟濟,連後備學生也是勤奮好學、風氣盎然,此海内盛平,都是太後陛下複朝後的功勞。”

“别蒙我了,西邊北邊很不太平,攪的我食不知味、夜不能安。”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李神軌奏道:“此纖芥之疾,不足為慮。隻要朝廷多賞賜各地藩鎮名爵,我們不花一個銅錢,就可讓他們就地鎮壓叛亂。此外繼續與北邊柔然通使,花錢讓他們出兵幫助平叛,待他們兩敗俱傷我們再把他們攆回大漠。如此則社稷可保無憂。”

此言一出尚書令王湧、中書監袁翻與兵部常侍、衛尉卿魏子健對視一眼,十分不悅,知李神軌之言乃禍國之論,剛想陳奏,魏子健怕他們得罪太後和鄭俨等人,忙出班啟奏說:“除李大人所言外,朝廷派西道行台大都督蕭寶義的軍隊正在前線奮戰,如今雖取得小勝,但戰事焦灼,糧草、秋裝開始不濟,朝廷應該派大員偕物資慰問。”

“哼!蕭寶義真是未老先衰!原來我記得他挺有魄力的,連戰連勝揚我朝廷之威,怎麼這會子膽子越來越小、保守怕事了?哪如崔伯延能甯肯戰死疆場,也不辜負我對他的期望,沒損污我對他關羽之名的褒名。可惜伯延被流箭誤傷性命,要不然我們怎麼會如此窩囊。你們兵部也适當多嘉獎慰問,别寒了将士的心。這個事你們拟個意見吧,着尚書省袁大人、中書令鄭俨兩位大人審議後朝議。我就是女流、也老了,要不然我就親自領兵剿滅叛匪。”

鄭俨道“太後之言甚是,誰不知您文武雙全,尤其箭藝無雙,想當年您箭穿針眼,威名四着,社稷安危也由您一力支撐。”“那都是陳年往事了,不提也罷。如今我都老了,剛剛劫後重生,想着清閑幾天享享福,就有人說三道四。我看就是欺負我們孤兒寡母。你們這些親貴王爺不但不制止,還……”說着看了一眼元順,“算了,不提了,還說今兒個選考的事情,我看吏部與禮部着手,王尚書督辦,先進行選考,待出成績後再定入學人數。”“謹遵懿旨。”

“丞相、還有你們幾位王爺意下如何?”丞相高陽王元雍回奏“太後聖明。”汝南王元悅、廣陽王元淵等幾個元家王爺,也都同意。孝文帝改革,皇家原來姓拓拔,現在全部改成姓元,大哉乾元,萬物伊始,元姓為萬姓中最高貴的族姓,其次是鮮卑八姓和漢族五門四姓。

太後又不經意的問小皇帝:“陛下,你看呢?”明帝元羽少年老成“全憑母後處置。”

這時廣陽王元淵出班奏道:“臣啟陛下、太後,先前被廢黜的河南尹郦道元,在家閉門思過,修身自省,頗有所悟。近完成一部鴻篇巨着《水經注》,堪為曠世之作,天下聞名。書中弘揚我朝錦繡山川,印證我朝華夏一統,實乃忠義。望太後垂鑒。”元淵原為侍中、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領左衛将軍,因太後複朝有功,遷大将軍即領軍将軍、侍中如故,并領國子祭酒。京城設學府四個,皇宗學在宮門之右,國子學居宮門之左,太學在城東東陽門外10裡前朝舊址不遠,小學有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四個。原律學和算學今年都并入到太學。其中國子祭酒管着皇宗學、國子學和四門小學共三個學府。隻有太學單獨管理,面向士人,博士祭酒由元順提到的錢決擔任,品級要低,歸禮部管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高陽王元雍也接道:“大将軍之言甚是。臣因其書中文字例義謹嚴、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常随身帶有部分摹本,請太後禦覽。”元順也再次出班附議。“丞相也酷愛文字啦?難得呀。”太後接過太監呈遞,看了看,不禁連連點頭,說道:“這個郦道元啊,我就知道他沒有什麼大錯,不過是剛直迂腐過頭了。我看就遷任禦史中尉吧。”“太後聖明!”

郦道元的罷官,一手促成的是汝南王元悅,由城陽王元徽推波助瀾。這是因為郦道元為人為官都十分耿直,對待貪官污吏更是毫不手軟,好幾個事情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都十分憎恨郦道元,抓住一次小錯,把郦先生削職為民。這次廣陽王、高陽王突然提出要郦道元複官,他倆雖然不滿意,但因為措手不及沒有相好反駁的理由,尤其太後看了郦道元的書,正在興頭上,估計說了也白搭,因此隻能忿忿不平的生悶氣,徐圖再說。

太學學堂内,學子們正讀經備考。

這幾天天氣越來越熱,同學們都大早的起來,趕到臨時安排的學館内看書。這幾天往屆學生都在忙着期末考試,孫雲他們溫習當中可以看見高年級同學們忙碌的在校園穿梭。

太學滿學制為8年,每二年一次考試。剛入學是初級班,學滿兩年,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升到中級班;文學掌故滿二年,試通三經,推其高第十之有四為太子舍人,從這往上就是高級班了。太子舍人二年,試通四經,十之有四為郎中。郎中滿兩年,試通五經,十之有四補吏,随才而用。以上不取者,補習一年參加補考。因“推其高第”多數是對公卿子弟的一種特殊待遇,故貧寒學生學業滿後多是“補文學掌故”返回鄉裡從事教學工作,少數可以在地方被征聘為吏為官(非中央委派的小吏),亦可滿20歲後通過舉孝廉秀才測試等察舉方式入京或屬地為官。因此太學生中大多停留在中級班就止步不前了。

太學生統一着裝都穿白袍,初、中、高的班級通過紳帶顔色來區分,初級班的紳帶為淡藍色,中級班是淡黃色,高級班是赭石色。這些顔色除了代表入學的年齡,同時因為太學生的選拔對官宦子弟有明顯的傾向,其實也反應了門庭的高低,因此校園裡隻要不同顔色碰面,赭石色的無不趾高氣揚,藍色的或淡黃的無不恭謙避讓,眼中顯出羨慕或忌恨的神情。

很快這種情緒就感染到了他們未入學的考生當中。偶爾那些高班的學生會替老師給新考生做些登記、管理或送一些文具、教案的工作。他們一來,這些新生們立刻背後議論一片。還有許多同學,争先恐後的圍着高班生“學兄、學兄”的直套近乎,而那些高班生卻多數不屑一顧或者居高臨下的神情。也難怪因為新生對老生而言都是一些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孩子,在他們眼裡都土得掉渣,幼稚的可笑,何況這些考生還要經曆入學考試,能不能進來都很難講。不過越這樣,越更另這些考生們對進入太學無限的向往。

快到中午,天開始熱起來。大家正辛苦不已的搖扇看書,門外一位博士先生踱着方步走進來,他東走走、西看看,從大家的桌邊慢慢的浏覽一遍。同學們大多不知博士高名,隻當是來檢查各地考生秩序的,可能順便看看大家的基礎,見他過來或起身或點頭打個招呼繼續讀寫,先生一一的示意大家繼續看書。不一會兒,他信步走到汲縣的學子周圍,偶然見孫雲的桌案上有一摞書,最上面的包着書皮,寫着袁亮的名字,便駐足問曰:“子從何來?”

雲起答道:“學生汲縣新中鄉。”先生點點頭,又問:“哦,此書是你的?”

孫雲說:“不是,學生叫孫雲,因為家貧,這本書恩師袁亮先生贈給我的。”“噢,這樣啊,繼續看書吧,一會下了課,到對面詩琴館找我。”

“學生記下。”博士微笑一下,背着手依然踱着方步退出學館。

喜歡劍破諸天請大家收藏:()劍破諸天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八零之我搶走了前夫的首富  守護靈覺醒:我攜華夏英靈鎮世間  龍婿葉凡  我去,還能這麼玩?跨位面磕cp  特工:系統捕捉大師  末日喪屍紀  我重生者的身份快瞞不住啦  驚!上将夫人竟然不是F級  神豪:千倍返現,校花瘋狂倒追!  找上門  奇點人生  身為女主對照組,炮灰一身反骨  玄靈大陸之最強修煉者  文道:我以詩詞鎮萬古  葉辰夏傾月  鎮委書記  女子也要當自強  長生修仙:從沙漠開始肝經驗  愛上奶奶輩綠茶的男孫  哦豁,我親爹家原來是炮灰窩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