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顧不得去理會感受這些,來到自家的任務地段,把紅薯放地上一摞,操起鋤頭朝着覆滿冰霜的土地「咔嚓咔嚓」地挖開來。
不一會兒,她就感覺渾身都暖和起來了,并且已經出了汗,一身舒服多了,于是幹得更加起勁。
當紫紅的太陽露出山頭時,她摞下鋤頭,開始一擔一擔地挑土。
太陽照得冰霜的地面霧氣騰騰的,蘭香身上的衣裳、腳上的鞋子和頭發梢上也不停地向上冒出絲絲白汽,蘭香挑着沉重的擔子「噔噔」地來回奔走,這種感覺比思前想後、以淚洗臉暢快多了。
河邊村人開始三五成群地來到森頭塢,她們看到蘭香已經在工地上挖挑開一大截了,很多人忍不住問道:“哎呀,你這個新人呢,怎麼來得這麼早呀?”
“紹呢娶了你這個新人真要得!你這麼玩命做什麼呀?”
“你來得這麼早,吃了飯沒有喲?事要做,身體也要緊呀!”……
蘭香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們,隻好朝他們笑而不答,挑着擔子的腳步不停地邁。
此後蘭香每天都這樣,天不亮就去,幹到天黑斷才回家。中途别人歇氣,她就坐下來吃紅薯,渴了捧幾捧從森頭塢石壁上沁出來的水「咕咕」地喝幾口;
别人回家吃午飯,她不回家,而是獨自在工地上挖呀挑呀。
終于在臘月二十四的下午,她一個人完成了一家人的任務。
臘月二十四是河邊村、依山村、塔底村的小年,龍頭灣村姓朱的人家過農曆臘月二十八,姓顧的人家過農曆臘月二十六。
蘭香在完成了做水庫的任務後,匆匆地回了趟娘家,從兩個哥哥家借了幾升早米、幾升糯米,要了幾碗早米粉、幾碗糯米粉,要了兩斤豬肉和兩塊豆腐回來,一個人在家裡過小年。
雖然是一個在家,但她還是按照婺源的習俗,做了糊豆腐和蒸菜飯,在家裡請了祖宗後,才坐下來吃夜飯。
一個人、一張八仙桌子、一間百年老屋,蘭香安靜從容地吃完飯,把堂前家背竈台收拾得幹幹淨淨,再洗頭洗澡上床睡覺。
她這麼多天來起早貪黑地手挖肩扛,實在太累了,疲憊不堪的軀體很好地抵禦住了紛亂思緒的侵擾,她躺上床不久就睡着了。
過了小年,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做清明果、蒸籽糕、包粽子(婺源過年不包餃子)。
粽子是清一色的灰汁糯米粽,粽衣是從山上采來的一種竹葉;
把棕葉撕成小溜片,一部分用來捆粽子,一部分頭尾相接成細繩用來串粽子,五個或十個串成一串。
包粽子和蒸籽糕用的糯米,蘭香已經從她哥哥家借來了,家裡還差做清明果用的野艾、藠葉、豆腐和包粽子用的粽衣、棕葉。
她無法預料會不會是一個人在家裡過年,不過她打算即使就她一個人在家過年,她也要和人家一樣準備這些東西,她要讓這間百年老屋有生機,而不能讓人家看起來這個家像倒閉了一樣,并且她也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蘭香和村裡其他人家的女人一樣,從臘月二十五開始掃揚塵、洗被褥、剪野艾、剪藠葉、做豆腐、發豆牙、采粽衣、撕棕葉,一下都不停歇地準備過大年必備的東西。
清明果的做法與包子的做法類似,不過它是用野艾做皮,這種皮不吸收果餡裡的油,吃來有艾的清香,很有韌勁很有嚼頭。
蘭香先把鍋裡的水燒開,把前幾天剪來的艾葉放進去煮,往竈裡添了一把粗柴,往之前調好的藠葉豆腐餡裡撒了一把辣椒粉拌勻後,回到鍋沿邊,用筷子從鍋裡夾起一根艾葉,用手指抿了一下,艾葉被她輕輕地一抿就抿糊了。
她知道不用再煮了,把鍋裡的艾葉全部撈起來,放在筲箕裡瀝水。
接着将糯米洗淨放在飯甑裡蒸,待糯米飯蒸熟後就可以做籽糕了。
飯甑下鍋後,她利索地舀來早米粉和糯米粉拌勻,她要急于揉面,因此嫌筲箕瀝水太慢了,抓起起鍋不久的艾葉,用雙手來榨艾葉裡的水,她的手像麻木的一樣,居然不怕燙。
她把榨了水的艾葉丢進米粉裡,使勁地揉,不一會兒就把艾葉和米粉揉融了,揉出一團嫩綠的面團來。
蘭香從小沒了父親,母親改嫁後沒幾年也去世了,家裡就她一個女的,家務活做得慣,當然很會做清明果。
她拖來兩張長凳,将一個大圓匾放在長凳一頭。抱來面團和餡放在長凳的另一頭,提了個火桶來放在中間,坐在火桶上開始包清明果。
她抓一把米粉在雙手間搓一下,再從面團上揪一小撮下來,用手搓幾下,将面團搓成一個「大湯圓」,兩手一壓将「大湯圓」壓成一個「餅」。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久念情深,我男人是戀愛高手 嫁妝 和魚小姐談情說案 逃離:形影不離 我在東京收容怪談少女 滿園書香潤桃李 滿級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做什麼 你看起來很陽光+番外 當年寒色遠+番外 不對等愛的空間,人多太擠! 離開深淵愛上你 墨先生,乖乖娶我 鲸落三千裡 财閥小甜妻:老公,乖乖寵我 不是冤家不聚頭 甜蜜暴擊:小祖宗她太撩人 從女孩到女人 迷惘天堂 萌勢來襲:原來你也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