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給他建議、為他提供支持和幫助的人,同樣也不具備商業運作的能力和經驗。
在面條滞銷後,居然沒有一個人将目光投向滞銷的根源,而是建議他将制面改成制年糕和粉絲。
他們認為既然老百姓不愛買面條,可能或是應該會樂意買年糕和粉絲來吃,并且制面條需要進面粉,制年糕和粉絲是用大米,婺源産米,早米糯米都很豐産,改成制年糕和粉絲後,可以省去進原材料的渠道,降低成本。
德紹在制面廠幾乎血本無歸而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變得比開制面廠時還不冷靜,他聽完人家給他的建議和分析後,迅速托那位義務挑貨郎老劉買來年糕機和粉絲機,開辦年糕粉絲廠。
這種以臆測推理代替務實調研分析的方式,當然會再次在市場被碰得頭破血流。
這是那個時代賦予的局限,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講,都需要一個學習認知的過程,才能有提高和突破。
當時的德紹就如一位初涉股海的散戶,聽到人家說一隻股票很好,于是他有模有樣地對其進行觀察分析,在他觀察分析的時候,人家一個勁地說怎麼好,那隻股票也在不停地往上漲。
他終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動,滿腔熱血地滿倉幹進去,可是股票卻應聲下跌,他兩眼血絲紅紅地盯着賬戶上資産的快速減少,急得心如刀絞,晚上也徹夜難眠,幻想着上天保佑第二天一開盤他買的股票就能快速拉升,讓他扭虧為盈。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開盤,可那隻股票還在向下挫,這時有人跟他說昨天那隻股票不行了,這一隻應該要好得多,急于扳本的他,肯定想不都不想就将昨天買的股票「割肉斬倉」,然後急急忙忙地滿倉幹進這隻股票裡。
老股民都知道,這種操作手法通常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兩邊送錢、兩邊挨「耳光」。
不管原因如何,結果是實實在在的,德紹辦制面廠、辦年糕粉絲廠都失敗了,失敗的沉重後果自然而然地落在他身上,他無法推卸一點半點。
德紹從信心滿滿到跌落深淵,從「萬元戶」「專業戶」「富裕戶」變成了欠債大戶,從經常風風光光地到鄉裡縣裡開會作報告、受表彰,到出門受嘲諷、在家受埋怨,這個轉變太大了,過程太快了。
河邊村人更加肆無忌憚地将他當作笑柄,嘲諷他的話比之前更為尖酸刻薄。來自孩子的埋怨,讓他感到憤悶不平又孤獨無助。
很多時候,德紹都想上前去和那些嘲諷他的人理論一番,告訴他們時代的步伐在飛速地邁着,他們還蒙在鼓裡不自知,還恬不知恥地嘲笑别人。
德紹還想告訴他的子女,自己的方向一點都沒有錯,自己的失敗可能是命運安排,可能是自己掌握的知識太少,但那些有知識有見識的人都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終究來講,還是讀書太少、眼界太窄導緻了他的失敗。
正是因為自己早就有這樣認識和體會,才會在艱難困苦的情況咬牙供他們讀書。
可是他們讀了那麼多書,怎麼能腦袋一點都不開竅呢?
還不如他這個隻在祠堂裡讀了兩年的人呢?
為什麼他們本事和眼界一點都不見長,脾氣倒長了不少,村裡那些沒進過校門的和隻讀了兩三年村小的反倒還踏實肯幹一些。
難道供他們上學真的是自己錯了嗎?
第47章父子反目
德紹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不過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上學讀書怎麼會有錯了呢,千百年來,人們都說: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才能開智、才能明理。
曆史上那些有本事有作為的人,有幾個是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的人呢?
問題不在供他們讀書讀多了,而是他們還是讀少了,沒讀通。
如果他們再讀多一些,讀通了、開竊了,就不會和村裡那些沒開竅的人有一樣的思想認識。
如果他們再多讀一些、再明白一些事理、再長些本事,他們應該不會和自己不合心,而是應該像古話裡講的「上陣父子兵」一樣,和自己齊心協力地幹事創業、把這個家建紅火,正如他們小時候晚上跟自己一起去撒網打魚、守「魚床」時表現的那樣。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該多好啊!自己的事業不僅不會受到掣肘,而且也不用事事操心,以前幹過的事,自己有經驗懂門道。
以前沒幹過的事,他們讀了書,有知識有文化,學起來上手快,父子間商商量量地、和和氣氣地,何愁事不成呢?
以前到處都縛手捆腳的,家裡12口人,隻有自己和蘭香兩雙手,都能糊過來,現在家裡勞力多,政策好,可以完全放開手腳地去拼去闖,何愁幹不出一番事業來呢?何愁家境不蒸蒸日上呢?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從女孩到女人 甜蜜暴擊:小祖宗她太撩人 你看起來很陽光+番外 離開深淵愛上你 不是冤家不聚頭 和魚小姐談情說案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做什麼 迷惘天堂 墨先生,乖乖娶我 我在東京收容怪談少女 财閥小甜妻:老公,乖乖寵我 萌勢來襲:原來你也喜歡我 久念情深,我男人是戀愛高手 滿級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當年寒色遠+番外 滿園書香潤桃李 不對等愛的空間,人多太擠! 逃離:形影不離 嫁妝 鲸落三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