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網

書本網>百月關 > 立春 林默救難海上登仙 林媒牽線萬裡說親(第1頁)

立春 林默救難海上登仙 林媒牽線萬裡說親(第1頁)

坊間有言,福建與鄰省之間,有海峽深似無底之洞,妖魔藏匿其中。每常風高浪急之時,妖孽辄出,興風作浪,以邪法禍亂百姓。緻兩省沿海之漁民及過往船隻,多有不幸罹難者,死傷無數,民不聊生。

幸得上天垂憐,遣神女降世湄洲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島,名曰林默娘。其自幼聰穎過人,及笄之年,立誓不嫁,唯以救死扶傷為己任。默娘醫術精湛,尤擅岐黃之術,常為貧苦百姓義診,分文不取。此外,默娘亦精通水性,能駕馭船隻如飛。每逢海上有難,她辄孤身犯險,救民于水火。

九月初九,林默娘于家中編降怪竹籃。忽心不在焉,一指為竹片所傷,血滴竹上。默娘不顧,掐指一算,知海上有難,遂棄籃,獨往救之。

隻見海面平如明鏡,惟被困船處烏雲密布,遮天蔽日,怪風如漩渦,巨浪滔天。浪中船,如枯葉飄零,任風浪擺布。刻不容緩,默娘顯神通,肩披紅絲飄帶萬丈,拉住浪中船,往安全處去。豈料船上百姓,見此神通,暗想必是南海觀音菩薩顯靈,遂傲慢。不想卷入漩渦,沉入海底,須臾無蹤。

十萬火急,默娘如被風浪折斷的船桅一般,躍入海中。然忘記己乃凡胎,無紅絲飄帶,亦無降妖竹籃,入水何與衆狡詐海怪抗衡?無奈,默娘如其他墜海人,沒了蹤迹。惟餘翻船覆于海面,左右搖晃,至波紋平。紅絲飄帶因主人遇難,竟憑空消失。所幸餘船脫險,向陸地靠近,許久受難者心方落,皆為被漩渦卷去者悲泣。

岸上人漸去,似已認定出海風險之宿命。哭喊者聲漸息,或垂手而立,或頹然坐地,皆目光凝滞,默默望那傾覆之船,心有所期。

須臾,萬丈璀璨金光于天降,穿透重重烏雲,直抵風起浪湧之海面。岸上人見狀,激情如潮,或歡笑,或悲泣,或咆哮,衆聲喧嘩,然嘈雜中無一清晰可聞。但見金光所落之處,适才被漩渦吞噬之人,竟安然無恙浮出水面,其身坐金蓮,儀态端莊,嘴角含笑,眉目舒展,翩然往岸邊飛去。少頃,更有魚蝦蟹龜等奇異海怪浮出海面,體型碩大,世所罕見。雖已毫無生氣,觀者仍驚。

俄而,那道神秘金光再度自海底迸出,與杳然無蹤之紅絲帶一同,如流星般向天疾逝。霎時,雲開霧散,風浪止息。

後世之人言,救苦救難之林默娘功德圓滿,遂伴金光仙道有成。自宋紹興二十六年,高宗皇帝封媽祖為“靈惠夫人”始,曆宋、元、明、清四代,曆代帝王先後三十六次予以褒封,封号由“夫人”而“妃”,而“天妃”,終至“天後”。然媽祖不忘拯救蒼生、普度衆生之使命,始終守護兩岸同胞及過往船隻。

然則脫卻凡胎肉骨,往昔塵世記憶亦如煙雲散去。豈知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昔日海上救難時未編成之降妖竹籃,因機緣巧合沾染聖母聖血,竟生出靈氣。又借日夜精華滋養,自行修煉,恍然通了靈性。

是日,驕陽似火,海水悠然。那僧那道騰雲而行,口中念叨着“好”與“了”之類言語,嬉笑打鬧,好不快樂。孰知下界有不肖之物,感應到上空金光閃現,誤以為先主路過,特來接它上天,遂幾乎耗盡先前積攢之靈力,泛起神秘紅光。一僧一道遠遠望見,覺甚是有趣,商議一番後停下腳步,駕着腳下雲霧往地面而去。

近前一看,大失所望,竟是一根破爛不堪、毫無用處的陳年竹條。僧道齊聲憨笑道:“如此俗物,何以攔我等去路。”此竹見二位神仙非自家主子,卻無絲毫失望之意,反現八分欣喜之色,向二者說道:“二仙師,我家主子曾是海上救苦救難之人。吾乃俗物,未成大器,本是我家主子編織之海上降妖法器,奈何機緣不巧,未成全身,幸得她早脫凡胎金身登仙。弟子沾光修得靈根,适才見大師駕金光而過,弟子愚鈍,誤認機緣已到。因不知先主登何類仙、位列何班,故錯将大師當作先主,誤用靈氣,擾了大師前路。弟子一心歸主,絕無攔路之意,冒犯了大師,實乃弟子之罪。”僧道相視一笑,說道:“無妨,不知者不罪。你且繼續等你的主人罷,我等繼續雲遊去了。”

言罷便騰雲起身欲走,不料此竹蠢蠢欲動,說道:“大師慈悲為懷,功德無量,弟子無能,願在此再等候千年。然今修得萬褔幸遇仙師,懇請仙師大發慈悲,圓弟子俗願。七級浮屠之功,弟子定當感恩戴德,萬世銘記。”其僧止步,手托下巴作思考狀,而後便道:“我等本不該再插手世俗之事,然天意如此,讓你我相遇,若不相助,恐你日後心有不甘為禍人間。若當下除你,日後亦無顔見你主子。我等且再幫你一程,但有一事你須知曉,你本是無名山無名林之無名竹,今日偶遇若順遂你意,你須得在此地多加磨煉,不說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單是七七四十九難也必不可少,你可願意?”此木聽後不假思索,隻道願意,那僧便道:“且罷,待我施展仙術,一來将你編織完整以封堵缺失之處,日後隻道可道;二來封印你之靈力,待時機成熟将你擲入這萬般因果界。不求你感恩戴德,唯一事你須銘記于心,便是日後物歸原主時,萬不可跟你主人言是我所為,否則我定将你焚于三味真火中,棄于三界天外。”此竹不知仙師何以說出如此驚悚之語,仍答道:“弟子定當謹記于心。”遂随僧道一同駕霧而去,不知所蹤。

不知曆經幾世幾劫,卻說那年冬天,似不如現今這般寒。故事滿溢的小鎮旁,有二村相依,其名怪異,一曰“東林”,一曰“西林”。且看那滄溪之畔,便是此二村,于皎皎夜色中,緩緩吐納着塵世煙火。

原西林之名未現前,二村皆稱“東林”。村之上近水,稼穑繁茂,百草豐隆;村之下遠水,土地幹旱,顆粒無收。水為稼之血,稼為農之命,稼缺水則農無命。故求活之民,思得一法,于村之上方,鑿一大動脈,使上遊水庫之水,經此脈流至村下,以潤莊稼。橫穿東林之小溪,将其一分為二,西林遂生。名雖易,實為一村之實不改,雖地分,然惺惺相惜之情不斷。于是二村之民,運來堅石,于二村間溪流上,架起通連兩地之石橋,以利二村之人往來。人築之石橋不固,若雨季水盛,上遊水庫或有決堤之況,此人工石橋,則為水所沖垮。然二村之人,皆勤勞能幹,石橋沖垮後數日之内,得通知,二村之人即持工具,運材料,共修之,其狀每與沖垮前之舊橋同。

彼時水泥路尚未普及,自村口入,沿村中唯一土路行,不久便至邱金蒼家,此乃村中唯一二層樓房之家。适此數日,邱家正忙于大女邱寶潔婚事,雖熱鬧平常,然于村中他人觀之,關注度甚高。蓋因其女婚事,非如他家之女,覓得好人家便嫁出,乃覓得好人家,“娶”之歸家。于整個西林村而言,此數年來實為首例。

談及邱金蒼,其父邱開路不得不提。邱開路年輕時二三十歲,恰當時局勢動蕩,便投身自發軍,一心追随正規軍。久而久之,自覺亦為正規軍。然其對家中兒女甚少關懷。據傳,某次運送要物途中,不幸中炮彈而亡。因其非軍人,故無名分,難評烈士。幸得組織撫恤,數年後錢财方至其婦手中。其婦良善,未攜款而逃,反于當地起二層樓房。樓既成,餘款尚存,待女長成嫁人後,家中男丁唯餘邱金蒼一人,婦人恐邱家絕後,遂取餘款部分,于鄰鎮貧家過繼數子,視如己出。

邱金蒼自幼聞母言其父事,心中之父乃衛國捐軀之軍人,後亦知家中兄弟身份。因農業社會之需及家況,邱金蒼與妻蔡氏,五年育五子,然惜皆女。小女出生至今,已逾十載,邱金蒼心仍有不甘,欲再生,恐複女,遂止,故常閑時為無子而自卑歎息,自覺烏雲壓頂,胸難透氣。

為大女婚事,邱家迎來送往諸多媒妁,邱金蒼更不惜賣掉一隻日日于田吃草咩叫産奶的力壯山羊,隻求覓得願入贅之婿。于西林村人及邱金蒼眼中,女娃如有保質期,過二十歲,須出嫁,否則如過期變質之物。今大女寶潔已二十一歲,恰似過期良久之物。

是夜,邱金蒼卧于竹榻,瞌目須臾。及醒,見己身處于異地,四圍重山疊嶂,山上唯竹而已。不思其由,遂信步而行,忽見前方拐處來人,着灰服、灰袍,服之式樣可辨,而其面不得見。邱金蒼趨近問曰:“二位道長師傅,這是什麼地方何地?我為什麼會在這裡?”二人憨笑,不作回答繼續背對走着,口中念着怪詩:

不曾清貧難成人,未經挫折永天真。

人情薄紙一張張,世事新棋一局局。

求我恰好三春雨,我求卻逢六月霜。

金玉不求重重貴,兒孫但願個個賢。

二人始終背對,邱金蒼欲追而問之,忽醒于竹榻。邱金蒼起,竹榻作響,擾其回想之境,細思則不得。

始知夢始。

西林村及周遭數裡之村,村民衆多,門戶卻僅有二類,一為有男娃之家,二為無男娃之家,如貧富相對。此地人素以為有男娃之家為富,無男娃之家縱富,亦為假富,定須臾即逝。富者自不缺金,不将其子贅于他家,縱确有令人不得不賞心的價。

為覓得意婿,邱金蒼一月之内,連續更換了五六批媒人,起初的時候,媒人頗有意願,這等特殊的親事若是成了,媒人費入囊事小,名噪媒圈事大。不當媒人則不知出名有多重要,故那些前來的媒人為了邱女的婚事,走酸了腿,說破了嘴,卻沒有一個能牽好這根紅線,慢慢的往邱家走動的媒人變得少了,到後面半個月來都不見有媒人前來登門說親。

直到那天有一個叫林媒婆的人到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歲月刀客  重生之天女亦芯  穿越了,但是穿的輪回樂園  我成了過氣影後的經紀人  火影:我的兄弟是斑爺  這世上還是好人多,當然詭異也是  誰說我是災厄之源  不随便的日記  重生後我有了諸天抽獎系統  李晉蘇晚晴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别鬧,我才不要當皇帝  風晴系統之東宮太子妃  NBA之大王降臨  我家貓兒會說話  雲霧斂入骨香  閃婚後左醫生他掉馬了  穿成小知青,限時下鄉體驗  攬月芳華  雲中鶴生  網購:影後買到天庭玉玺仙君狂貼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