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她的兒子讓他走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
第40章養魚種花
文珍和志焰的結合,是志焰強買過來的,他們結合後過了一段和順的日子,後來志焰買屋不成反被癞梨将家裡的錢掏空了。
家窮和日少,自那以後日子就過得越來越不順氣、越來越緊張,他們沒少磕拌吵鬧,大打出手之際幾乎到要把對方置于死地的程度。
志焰是五大三粗的大漢子,而文珍是裹了腳的小腳老太太,志焰把她提起來就像「拎小雞」一樣,有一次,志焰把文珍拎起來,将她的頭直接摁到了鍋裡,當時鍋裡正煮着一鍋豬食,還好那鍋豬食還沒有燒開,德紹及時趕到,要不然文珍不被燙死也要被豬食水嗆死。
到老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每天都要磕磕碰碰、每天都朝夕相處的伴侶,就像鍋和鍋鏟一樣,誰也離不得誰。
文珍頭年12月走,出了正月沒多久志焰就患上了老年癡呆症。
得了老年癡呆症的志焰,留着一把花白的胡子,很愛喝酒,喝了酒之後滿臉通紅,說起話來宗氣十足,時而清醒時而糊塗。
糊塗時,逢大人就講一些他年輕時闖蕩江湖的英勇事迹,江湖險惡、兄弟情義、生死由命、人要忠心要善等等,他講得頭頭是道;
逢小孩就講一些離奇怪誕的鬼故事,新坑坳裡妖、森頭塢的怪、紅廟的鬼和木塢的山魈,他都能滔滔不絕地講來。
清醒時,他就反反複複地念叨着買依山村癞梨家老屋的事:“我們一家應該真心地感謝癞梨那個不成器的小子,要不是他假賣房子給我,我可能會用那筆錢去買一畈田了,如果那樣的話,我窮了一輩子可能到頭來還要背一個地主的成分。”
人高馬大、身體硬朗的志焰,病得突然、走得也突然,沒有卧床不起、沒有住院打針,到6月初就走了。
德紹依照文珍走時的例,又為志焰辦一場風風光光、體體面面的葬禮。
這一前一後緊接着的兩場葬禮,把德紹家自分田到戶以來田地茶山上的收入和打魚養鴨、蘭香建英連英種菜養豬賺來的錢全部花得一幹二淨。
河邊村裡有人說德紹打腫臉充胖子,但德紹自己認為這兩場葬禮不僅是表達對雙親的孝敬,更是他的宣言。
辦完志焰的葬禮後不久,大虎二虎都初中畢業了,兩個都沒考上縣城的重點高中,更不要說小中專了,縣城還有幾所高中,但這些學校在高考中常常被「剃光頭」,根本沒什麼讀頭,隻好回家來種田做粗。
當初兩個人同時考上初中時的光榮感有多強,現在的失望感就有多強,當時村人眼裡的「額外負擔」,似乎變成了現實。
不過德紹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多讀了三年書總是有收獲的,對大虎二虎說:“不要去聽人家講三講四的,多讀點書總不假!”
大虎二虎出了校門後,以前擔心的人手不足的問題解決了,德紹覺得可以将養殖規模再擴大一些。
恰好這期間,縣裡組織專業戶外出參觀學習,德紹跟着去了趟廣東和浙江,長了很多見識。
參觀學習結束後,縣裡緊接又開展了為期兩天的集中培訓,除了課堂上認真聽講座外,課餘時間互相之間的讨論交流也非常活躍。
這次參觀學習和集中培訓讓德紹受益匪淺,他對擴大養殖規模有了一個明确的方向-在養豬養鴨養雞的基礎上,再加上養魚。
德紹将新屋老屋前面用來曬谷子的平塅打成水泥地,在新屋老屋的地上鋪了三合土,将外坦的一塊田一分為二和依山村人家換來家門口水泥地前的兩塊水田,把這兩塊田合二為一,挖成魚塘。
在新屋東面即門前水泥地東頭沏一段院牆,在院牆中間開一扇拱形的門對着那條寬寬的壟溝,把壟溝也鋪上水泥,變成一條水泥路。
院牆裡面除了通向林子裡的水泥路外,就是菜園,菜園西邊和魚塘壩相接,菜園東面接林子,南面是依山村的田,北面是闊嘴旺家的菜園,在菜園和魚塘四周種上桃樹、桔樹,在菜園的東面種了兩棵桂花樹。
在大門前的魚塘壩上種一株梨樹、一株棗樹。梨樹苗和棗樹苗是蘭香從壺山村她的哥哥家挖來,結的梨子很甜一點酸味都沒有,結的棗子又大又甜。
在魚塘壩和水泥地之間留出50公分寬的一溜空地,近屋一側用青磚和瓦片沏一溜大概六十公分的镂空矮牆,在裡面種上萬年青、雞冠花、鳳仙花、美人蕉等。
林書記送給他的那株桅子花也種在裡面,與新屋大門正相對。
把餘屋打上水泥地,用水泥沏出十個豬欄,豬屎豬尿可以引到魚塘裡喂魚。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滿級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滿園書香潤桃李 久念情深,我男人是戀愛高手 甜蜜暴擊:小祖宗她太撩人 鲸落三千裡 你看起來很陽光+番外 我在東京收容怪談少女 離開深淵愛上你 從女孩到女人 墨先生,乖乖娶我 嫁妝 不是冤家不聚頭 萌勢來襲:原來你也喜歡我 當年寒色遠+番外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做什麼 和魚小姐談情說案 逃離:形影不離 财閥小甜妻:老公,乖乖寵我 迷惘天堂 不對等愛的空間,人多太擠!